用金融的理念做产业
为何
光伏行业会被中民投定为破题之选?记者采访了解到,中民投选择的并非屡屡见诸报端的“产能过剩、野蛮生长”的光伏元件制造业,而是尚有大量机会开发的下游
光伏发电业。
有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光伏发电量为87亿千瓦时,占全年总发电量的0.16%,与国外水平相差甚远。
“差距代表着还有发展空间,中民投就是要抓住这样的发展空间。”李怀珍这样说。“起步之后,我们就不会停下。”韩庆浩这样形容中民投在光伏发电的2015年计划。2015年,中民投规划建设光伏项目2GW(即2000WM),按照每瓦8.5元的平均建造成本计算,需要投资170亿元左右。
170亿元,对于素有“融资难”问题的光伏行业来说是一个难题,目前,光伏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动辄数十亿元,但是大多数银行、保险机构仍然对光伏电站投资持观望态度,光伏发电企业融资困难,近80%的相关资金只得源于民间借贷。
而对于中民投,资金却不是一个问题,董文标曾对媒体坦陈,中民投光伏电站项目中的资金成本只有5%左右。而这不仅源于先天优势,也来源于中民投的投资理念,即“以金融的理念做产业”。
李怀珍告诉经济观察报,中民投具有的先天优势,首先是民营企业,是由民营资本组成的高度市场化的大型民营投资主体,决策和执行都和灵活并且迅速;其次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背靠59家优秀民营企业,中民投不仅可以迅速融资,而且不需要放大很多杠杆,50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放大到三倍杠杆就能达到1500亿元,利用这些低成本的资金,中民投可以显现出资金规模和成本优势。通过规模化的投入,进行批量化的处理,实现专业化的管理,从而时间经济效益最大化。“传统的产业思维,是企业先到银行去融资,拿了被加杠杆的资金之后才投向实体经济,不仅成本高企而且并效率低下;而中民投作为一个投资平台,将资金通过投资者直接投入经济实体,减少了银行环节,成本低廉并且效率较高,这是中民投与传统产业投资最大的不同,中民投是有了资金之后,可以完整的布局投资。”李怀珍如是说。
除了资金优势,中民投也更重视整合能力,韩庆浩说,中民投是一家民营资本组成的投资主体,对民营资本具带动性和整合性,能够将光伏行业的各自为战变成统一整合,通过规模化的投入,消耗国内过剩的上游光伏制造业产能,有了订单的上游企业反过来通过研发降低成本,如此让电站建设和上游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从而能够优化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