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敦煌小子”目前只有“实验室版”,没有“市场版”。要打造“市场版”,还要进行工业化设计,制订各项标准,更需要2000多万元的投入。目前,省自动化所正紧锣密鼓开展此项工作。
省科学院自动化所所长李涛说:百亿级像素三维实景采集机器人“敦煌小子”的研发,用数字化技术还原文物和文化遗产,以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必将对推进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进而推进甘肃文化的发展和产业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34年为121国培训1300名技术管理人才
自然能源所巧用拓展太阳能,温暖照亮全世界
太阳不仅带给人类温暖,更把光明带给全世界,哺育万物生长。借助太阳能就是生产力,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几代专家们以太阳能的热情,在将太阳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神州大地的同时,更将这项代表中国人的无私推广传播到了五大洲120余个国家地区,成为宣传了解甘肃乃至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1978年,在中国科技的春天来临时,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主、被动式太阳房在河西走廊上的沙漠绿洲民勤很快建成,为当时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资料和数据。1983年,亚洲最大的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在榆中建成, 16种太阳能建筑至今仍为海内外效仿。
从1980年起,一批批世界著名的美、日、澳、法、加等国家的太阳能工程科学家先后应邀前来讲学,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中国专家在此交流学习,为启动中国的太阳能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从1991年至2013年底,已举办“国际太阳能技术培训班”48期,为五大洲的121个国家培训太阳能技术人才1300余名,有100多个国家的政要、使节、专家共计3200余人次前来参观访问。
能源所不仅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培训,还积极参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及时建成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帮助坦桑尼亚编制全国太阳能发展5年规划,帮助科特迪瓦制定全国光电推广利用计划;在吉布提、巴基斯坦等国进行太阳灶、太阳热水器技术培训;完成援助古巴建设太阳电池生产线工程项目。除承担国内“首批国家863兆瓦级太阳能
光伏发电示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国际合作”等项目外,还开展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政府间太阳能技术合作项目;与南太、非洲、亚洲、南美一些国家的有关太阳能技术合作,成为甘肃省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一个窗口、桥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