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1、行业发展逐步回暖,企业经营暂时趋好。
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8.4GW,同比增长20%;全年多晶硅、组件价格分别上涨47%和8.7%。欧盟对我国光伏“双反”案达成初步解决方案,我国对美韩多晶硅“双反”作出终裁,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企业经营状况不断趋好,截至2013年年底,在产多晶硅大型企业由年初的7家增至15家,多数电池骨干企业扭亏为盈,主要企业第四季度毛利率超过15%,部分企业全年净利润转正。(数据来自:中国投资咨询网)
2、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2013年,全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完成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9.95%。其中,东部完成累计产量占58.59%,同比增长25.61%;中部完成累计产量占29.31%,同比增长15.87%;西部完成累计产量占11.24%,同比增长4.43%;东北部完成累计产量占0.86%,同比增长30.43%。国内市场快速增长,新增装机量超12GW,累计装机量超20GW,电池组件内销比例从2010年的15%增至43%。全行业销售收入3230亿元制造业2090亿元,系统集成1140亿元。
3、三头在外大进大出,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太阳能产业大国。但是,由于太阳能发电上网存在成本和技术障碍,而且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也远远高于常规发电成本,因此国内难以真正形成良好的太阳能光电市场,太阳能电池95%以上以国外市场为主,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来消化。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和自动测试分捡机等高端关键技术设备)以及部分关键配套材料(晶体硅产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仍然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的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现象,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严峻现实。
(注:目前,受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多晶硅提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世界上多晶硅提纯技术基本垄断在七大公司手中,即Hemlock(美国)、Wacker(德国)、Tokuyama(日本)、REC(挪威)、MEMC(美国、意大利)、Mitsubishi(日本、美国)、Sumitomo(日本)。近年来,多晶硅产能已经供大于求。)
4、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创新驱动效应明显
我国骨干企业已掌握万吨级多晶硅及晶硅电池全套工艺,光伏设备本土化率不断提高。2010年至今,每千吨多晶硅投资下降47%,每千克多晶硅综合能耗下降35%,多晶硅企业人均年产量上升165%,骨干企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99%以上;每兆瓦晶硅电池投资下降超过55%,每瓦电池耗硅量下降25%,骨干企业单晶、多晶及硅基薄膜电池转换效率由16.5%、16%、6%分别增至19%、17.5%、10%;
光伏发电系统投资由25元/瓦降至9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