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共山在协鑫的战略棋局上又下了一步先手棋。
2021年8月15日,协鑫能科发布公告,公司与上海西井科技、杭州趣链科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鑫能科将针对换电站、无人驾驶和区块链的交叉应用领域与上述公司展开全面合作,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打造结合无人驾驶与区块链技术的换电生态平台。
唯变所适。跨过而立之年的协鑫,在转型重塑路上走得比过去更坚定。
从“民营电王”到“世界硅王”,协鑫集团创始人朱共山以坦然的姿态串联起过去 31 年间的高光瞬间与至暗时刻,“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朱共山所构建的协鑫集团,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新能源企业。同时,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形成完整闭环的光伏产业链企业——拥有完整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的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在电子级多晶硅领域,协鑫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目前已成为继美国Hemlock、德国Wacker之后,全球具领先优势的集成电路多晶硅料生产商。
凭借大手笔布局和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协鑫在短短数年内成长为光伏领域的“领头羊”,但在其投资的光伏电站遭遇政策的“急刹车”后,被困百亿补贴拖欠泥潭。
没人知道朱共山是否萌生过退意,外界看到的是,朱共山变得更加忙碌:他一方面对集团资产业务进行瘦身,另一方面迅速寻找新的增长点,重构协鑫的竞争力。
如今,协鑫逐渐走出阴霾,在思辨中调整,在调整中进步。朱共山在2021年的新年贺词中感慨:“所有的穿越,都是重生的磨砺;所有的爬坡过坎,都是转身转变的必然。”
显然,这位沉寂多年的“世界硅王”正在重新锚定协鑫的发展方向。进军移动能源,深耕光伏材料,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协鑫的转型不断提速。
发力氢能“蓝绿共盈”
“和人一样,企业不能‘三高’,不一定资产大就是好。今年我们大量对重资产进行处理,围绕优质资产重新布局。协鑫要找准新的赛道,用科技的手段,用稳健的发展思维一步步走好,坚定不移地践行。”
在7月29日举办的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如是说。而他所称的新赛道,就是氢能。
今年7月,协鑫经过多年布局,旗下上市公司协鑫新能源宣布成立氢气能源事业部,标志着协鑫正式跨界氢能行业。随后协鑫发布“蓝绿同行”氢能战略,这形成了既高度互补,又自成体系的氢能源大战略、大格局、大设计。
朱共山选择的时间刚刚好。
当前我国氢能事业尚处于初期阶段,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氢能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当下的氢能产业正在由灰氢向蓝氢方向发展,而在“30·60”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绿氢才是最终的发展目标。为助力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新能源包括光伏的加持。
目前,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全球最经济的清洁能源,通过光伏发电,进行水电解制氢,为氢能产业带来了降成本的机会。朱共山介绍称,未来,“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将成为大规模制氢发展趋势。
“光伏+氢能”所擦出的火花,加速了全球各国减碳和零碳的目标实现。
从宏观来看,双碳目标拓宽了氢能的应用场景,这个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首先,氨作为有效的氢能载体,不仅具有低成本且高效的生产、储存和运输优势,还可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直接利用,燃烧时不排放二氧化碳。协鑫利用在海外的天然气资源,投资生产合成氨,然后运回中国,响应钢铁行业以氢代煤战略,发展绿色冶金、低碳冶炼,助推钢铁行业在“双碳”背景下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其次,成本的下降使其广泛应用成为可能。目前,欧洲、中东等国家,光伏电价不断打破最低纪录,沙特每度电甚至达到了仅0.07元。到2025年,我国60%地区的光伏上网电价将在度电0.13元左右,风电度电成本将控制在0.15元左右,储能度电成本将在0.2元以下。这都将大大降低制氢的电力成本和储存成本。这也让未来“硅-光-氢”的组合成为复合型清洁能源供给的主流模式成为可能。
朱共山还透露,在不远的未来,新能源制氢成本很快将降至每立方米1元,极大地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沙漠都将变为制备氢能源的“聚宝盆”,通过“氢气大走廊”进行跨区域链接,既解决了新能源规模化消纳问题,又可带动多领域深度脱碳。
移动能源“破圈”大出行
“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汽车,并率先进军能源服务领域,协鑫能科自身具备发展换电业务的优势基因。协鑫集团作为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与服务运营商,一直立足新能源主业,并深耕新能源产业链,具备产业基础及优势资源。”今年3月31日,朱共山在发布会上解释了协鑫能科转型的优势所在。
随着“十四五”规划绿色发展的持续深入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新能源汽车迎来高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层面对换电模式加速落地逐步予以支持:去年以来,我国在政策层面将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新基建”重点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确认换电和充电并列的地位。
换电模式站上了风口,推广换电模式也已经成为了行内共识。
2021年3月31日,协鑫能科与中金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设立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在资本层面助推移动能源生态建设。据了解,该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有关数据表明,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每年资金需求大约3.1-3.6万亿元,目前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2.5万亿元/年。这也表明,为实现“双碳”目标,协鑫的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将迎来利好。
在这次合作中,协鑫蜕去了传统的能源供应商身份,多了一重轻资产商业平台的属性。
此外,依托政策利好、市场机遇增加、资本大举入局,协鑫能科谋划在新能源汽车换电赛道上拓展其清洁能源版图。
协鑫已有产业链使这件事更加落地。
在电力资源上,协鑫发电业务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心城市,背靠超20GW的清洁能源装机。其结合自有电厂、光伏产业和售配电业务,赋能换电产业,采用充换分离的模式,即“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分布换电”的策略,大大降低换电站的建站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换电模式的经济性。
在技术方面,协鑫能科推出标准电池包,实现多个车型共享电池的目标,与此同时,开发自主共享换电站,实现全车型兼容。
在资金支持上,协鑫拟募资35亿元用于未来两年485座换电站建设。
颗粒硅与钙钛矿的进击
随着行业日渐成熟,技术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协鑫每年投入技术创新的资金不低于营业收入的3%。
“我们所有的团队始终走在创业路上,并坚持科技创新。我们从全球网罗科技人才,把行业中顶尖的科学家引进到我们公司工作,并在研发上下大力气。”朱共山说。
2021年2月,保利协鑫宣布徐州基地颗粒硅产能扩展至10000吨,迈入万吨级产能规模。本月底,该项目新增的2万吨也将投产。这也证明保利协鑫的新战略——深度聚焦硅料主业,全速推进颗粒硅项目建设。
同时,协鑫还与多家企业签订多晶硅采购协议书,推动颗粒硅产品的广泛应用及市场率的快速提升。一手抓产能,一手抓市场,传达了保利协鑫聚焦硅料主业的信心。
“世界硅王”加码硅料,似乎是一个轮回。仔细梳理保利协鑫在光伏产业上游的布局可知,这不是一次单纯回归,而是一次技术跃升,甚至可能逆转格局。
硅料曾经是我国光伏产业链中薄弱的一环,而今,以协鑫等为代表的硅料企业占据了全球硅料产能的大半壁江山。
据CPIA统计,2020年全球硅料产能和产量分别为51.9万吨、49.6万吨;其中,国内硅料产能和产量分别为42万吨、39.2万吨。国内硅料产能与产量分别占全球的81%、80%。其中保利协鑫、通威股份、新特能源、Wacker和新疆大全等五家厂商的市占率位列全球前五,合计份额75%。
保利协鑫在颗粒硅上的进击,有望从技术路线到产能上,对现有硅料格局产生影响。
其实,从2006年发轫,协鑫的上游产业版图扩张就已开始,仅用了5年的时间,协鑫成为了全球多晶硅行业老大。由协鑫参与多项创新的西门子法工艺成熟稳定,过程简单可控,设备标准化,容易复制和扩大规模。生产的硅料质量好致密度高,一直是全球多晶硅料生产的主要方法,市场占比超过80%。
不过,西门子法以电力、原材料、折旧等为主要生产成本,下探空间有限。实验室的新工艺硅烷流化床法有后发优势,朱共山盯上了这块硬骨头。
“协鑫每年都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迭代。为了向新技术硅烷流化床法转型,协鑫花费了几十亿的投入。只有通过科技迭代、科技创新,才能担当能源改革的历史使命。”朱共山强调。
硅烷流化床法对于减排亦有显著成效。用硅烷流化床法生产1GW颗粒硅可减排13万吨二氧化碳,较改良西门子法降低74%,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生产1吉瓦组件至少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47.7%。按照2020年国内硅料产能约43万吨测算,由硅烷流化床法替代西门子法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27万吨。
朱共山不仅把技术创新带入产业链上游的硅料环节,在电池生产环节,协鑫也初露峥嵘。
当前,钙钛矿技术已成为全世界最受瞩目的新兴光伏技术。在光伏领域,大多数技术都是由国外完成研发后再引入中国。但钙钛矿技术是中国企业第一次从材料、设备到工艺全面实现自主研发的创举。
钙钛矿技术在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是有望大面积推广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之一。
据了解,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超过了25%,并且即将达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认证转换效率26.7%。
目前,钙钛矿光伏技术正处于商业化的前沿。在众多的技术路线中,行业一致认为光伏发电的终极解决方案就是钙钛矿叠加晶硅电池。
协鑫在钙钛矿技术研发方面处于领先位置。
今年3月,完成新一轮过亿融资的协鑫光电称,公司将致力于打造全球第一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100MW量产线,不断推动钙钛矿的商业化进展。
协鑫纳米总经理范斌表示,从成本端来说钙钛矿实现大规模量产之后,制造成本将只有晶硅的50%左右,而钙钛矿的稳定性也已经得到了充分地认证——钙钛矿的工作寿命至少达25年到30年。
结合电池端的创新,协鑫在组件端加大了投资力度。
2020年,协鑫集成与肥东县人民政府签订了60GW组件及配套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这一数量接近今年的光伏组件龙头企业的产能。合肥工厂全面落成后,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单体光伏工厂。
根据协鑫公布的投资计划,合肥工厂在2020年至2023年分四年四期投资建设,每期15GW,并原则上每年新增投资15GW。协鑫在该项目中的产线设计与设备参数早已确定,主要定位为210尺寸并可以向下兼容的系列大尺寸组件。
有机构预测,到2023年,210尺寸将替代182尺寸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到2030年,210尺寸将拥有6成以上市场的份额。据此估算,协鑫将成为210军团中的重要一员。
从深陷困局到主动瘦身,从跨界破圈到创新颠覆,在核心技术、成本控制、和市场占有率预期向好多重因素下,协鑫卡位的同时,或已基本锁定未来的行业竞争格局。
原标题:协鑫卡位:从困局到瘦身、破圈、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