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最佳投资期——高速发展期
光伏、风电和动力电池都展现出技术成熟、客户稳定、竞争格局清晰明了的态势。碳中和的全球共识让新能源的市场空间比过去预期的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足够长的坡道给予拥有技术优势或者是新技术迭代的后进者更多机会,这就是强者恒强的原因。所以我们还是继续深入研究新能源专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储能的投资逻辑,虽然相关优质公司都在上涨,随时可能发生震荡,但梳理了长期逻辑之后,我们发现这个板块后劲很足,后来居上的概率大,因为储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为什么储能如此重要,储能的技术和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是这篇文章要解答的话题。
我国储能以抽水储能为主,占比接近90%主要是指水电站储能,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排名第二的是电化学储能接近9%,这就是技术已经成熟的电池储能,这是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内容。从储能规模看,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5.6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8.6%,同比增长9.8%,涨幅比2019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这部分的增长主要是电化学储能贡献的。
图2.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结构分析
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1.79GW,同比增长4.9%,这块主要是传统水电装机规模,由于国内可利用自然水电资源已经不多,抽水储能增长有限;图中电化学储能(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位列第二,为3269.2MW,同比增长91.2%!可见电化学储能行业规模爆发是曲棍球杆似的指数级增长,在没有新的储能政策出台之前,机构预测到2024年储能装机规模可以接近14GW,电池和储能电站的投资就从2020年的10亿元级别,增长到2024年两百亿以上的规模,现在看起来这个预测相当保守。
图3.储能装机量和投资规模市场预测(未有政策鼓励)
为什么储能领域能够有长足的发展呢?首先从技术上看,新能源接入导致电力供需双侧的波动性增,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随之而来。
所谓灵活性,就是在不稳定的电源供应下保证灵活地满足电力需求,储能正是在能源革命场景下孕育而生,配置储能是新能源晋升为主力电源的必经之路。之前的储能系统增长之所以保守,是因为新政出台之前,储能设备都不计入新能源发电成本,新能源上网定价时,这部分成本就不能加成计入电价中,新能源发电的投资商独自承担,储能没有自身的商业模式,只能作为新能源配套设施和服务存在。
2020年开始,对储能产业鼓励政策陆续出台。最新的政策是2021年7月23日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这意味着储能不再是能源配套和附属,而是以电力系统独立身份参与如碳交易、现货和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意见》最大的亮点是“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意味着储能服务可以直接获得收入。
图4 新政策下的装机量预测 图 5.100MW光伏电站内部收益率比较
我们在上图中列举了新政后新增储能装机容量比之前的预测翻了四倍,而且在储能服务可以获得收入的情形下,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将超过9%,穿越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变成有利可图的投资。政策从不计入发电成本到认可储能的市场化运作,给予行业激励和支持,当然其中最受益的就是新型储能市场——机构现在的预测表明:电化学储能增长复合增长未来五年超过149%。
确定市场高速增长,再来看一下储能产业链的情况。
图5.储能产业链全景图
整个产业链中,储能系统的成本以电池为主,成本占比67%,主流电池产品毛利率可以达到37.87%;其次是变流系统PCS(利润是光伏逆变器的1-2倍)成本占比10%,毛利率可以达到36.51%;电池管理系统(BMS)占比9%,这块产品虽然毛利达到46.67%且技术壁垒高,但前期研发成本太大目前还不能产生利润;
系统集成基本上微利甚至亏损。梳理了产业链哪个环节最赚钱,大家就能明白——南都电源、科陆电子的市值跑不过阳光电源,其实就是阳光电源主营就是逆变器盈利能力强,也是变流系统PCSD的主力生产商,南都电源、科陆电子都有很多不赚钱的储能系统集成业务。
以上是我们对储能系统简单的投资逻辑梳理,由于市场反应热烈,不少储能相关的龙头品种都已经大幅上涨,中短期难免会迎来剧烈震荡,不建议投资者朋友过度追高。但长期市场空间大,总有逢低把握的时机。
所有朋友们可以先掌握优势公司的基本面,再依靠自己的投资经验把握时机。
原标题:储能投资逻辑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