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是半导体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最主要、最基础的功能性材料。现如今,多晶硅是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多晶硅位于光伏产业链上游,经过太阳能硅片厂商进行晶体生长后切割成硅片。
目前多晶硅生产主要有两种工艺——改良西门子法和流化床法,其中以改良西门子法为主,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97%;流化床法的占比相对较小。两种方法各有其优势,西门子法具有技术成熟、规模化运作的优点,2020年通威的全年平均生产成本达到3.87万元/吨。流化床法制备出的颗粒硅具有无需破碎、能耗低的优势,综合电耗只有西门子法的三分之一。
我国多晶硅产业基本上是2005年以来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路经过产能过剩、淘汰兼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发展。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的技术门槛高、投资金额大、扩产周期最长,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性。因此,多晶硅制造也是光伏全产业链中企业相对比较少的一个环节。
截至2020年底,中国多晶硅的总产能为42万吨。2020年度,我国多晶硅产量达39.6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5.1%,占全球总产量的75.3%。未来5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还将继续大幅度增长。据亚化咨询统计,2021年中国多晶硅在建和计划中的项目共有18个,若全部投产,预计到2025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将突破300万吨。300万吨多晶硅可以生产超过1000GW硅片,如果规划产能全部投产,多晶硅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多晶硅市场价格快速上升。短短几个月时间,多晶硅价格从60元/kg,上涨到目前的200元/kg。上游硅片价格的飙涨,导致硅片难求、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不断变化,连背板、支架、逆变器等都纷纷提价。2020年下半年以来,老牌多晶硅企业陆续宣布扩产,新疆晶诺、江苏润阳、宝丰能源等企业也纷纷投建产能进入硅料圈。随着光伏下游需求的恢复和硅片企业的大幅扩产,多晶硅供需关系逐步扭转。虽然国内多晶硅需求量将保持增长,但随着大批新建多晶硅项目的建成投产,未来多晶硅产能过剩趋势明显。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光伏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成本下降快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光伏企业能够提前关注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多晶硅作为晶硅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材料,晶硅光伏电池下游技术进步可能会导致下游对多晶硅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就必须持续关注技术研发与改进、市场动向和新产品开发。
原标题:通威、大全、新特、东方希望、协鑫、宝丰、润阳、晶诺纷纷扩产,中国多晶硅产能2025年将突破300万吨,产能过剩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