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和清华大学共同开发建设的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完成土建工作,正在进行主设备及相关辅助系统安装。据了解,该项目一期总投资约5亿元,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也是国家能源局和江苏省重点推进项目。
引领“中国创造” 探索绿色能源存储新路径
作为全球率先采用非补燃技术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是“中国创造”的有力证明。
在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讨论机组调试方案,他们面前的“空气动力透平膨胀机”是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的核心装备之一,将起到“动力源”的作用。据悉,作为首台专门针对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运行特性研发的空气透平发电机组,该设备的研发制造花费了一年半时间。
一期项目发电装机60兆瓦,建成后将成为首个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力争打造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标杆,建立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标准体系。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由清华大学教授卢强首先提出。该技术一改传统电力“即发即用”现状,是首个商业化应用的盐穴压缩空气发电站,通过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给电网加了一块巨型“电池”,使丰富的地下盐穴转变为绿色能源存储库,实现电力供需的“削峰填谷”。
“一期项目发电装机60兆瓦,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发一次电,可以产生30万度电。” 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薛小代表示,“项目的经济效益更多地体现在对我区电网安全性的支撑、对电网‘削峰填谷’的支撑,体现在对国家能源未来储能技术的探索上。”
“我们想利用金坛的盐穴资源,建设国家大规模的储能清洁电站,以此消纳更多的海上风电、消纳更多的清洁电力,提升清洁能源电力的占比。”薛小代说道,“这也是该项目的意义所在。”
建设跑出“加速度” 盐穴发出第一度电指日可待
截至7月底,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换热系统重要设备之一的油气换热器已吊装就位,该系统包含单台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导热油-空气换热器设备。在该油气换热器运输途中,获得当地政府部门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极大地支持。
盐穴储能项目换热系统由10台油气换热器、3台气水换热器、4台冷却器、6台气液分离器组成。6月底,换热系统已全部完成吊装及探伤作业。
经过项目施工人员的连续奋战,盐穴储能项目集控中心也于7月完成施工,标志着项目大脑指挥系统进入调试阶段,中心功能涵盖全厂实时监控监测、火灾报警系统、数据控制系统等,可实现系统灵活启停、运行监护及数据实时传送,对外则与电网调度建立沟通机制。该项目由华能江苏公司负责运维,目前生产准备人员已通过相关专业取证考试,即将进驻集控中心开展调试工作。
近期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该项目正“加速度”推进。工程建成后将通过释放储存于地下近千米盐穴中的高压气体推动发电机发电,实现节地、环保、安全的目的,打造成为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标杆,建立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标准体系,最终建成华东地区大型储能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