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从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建立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和丰枯电价机制等六个方面对现行分时电价机制作了进一步完善。山东既是制造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需求量都大,此番调整将给电力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带来较大影响。综合来看,新机制对于山东这个“用电大户”来说,有着多重积极意义。
本次分时电价机制调整的最大亮点是合理拉大了峰谷电价价差。要求各地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完善峰谷电价机制,统筹考虑当地电力供需状况、新能源装机占比等因素,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
简单来说,峰谷电价机制是根据用电量不同将一天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深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高峰和低谷的电价差在3到4倍。峰谷电价价差过低可能会导致分时电价经济性激励调节作用减弱,不利于引导电力用户主动错峰用电。目前国内平均居民生活用电、工商业用电的峰谷价差分别在2:1以下、3:1以下,而国外的峰谷价差一般在3:1以上,最高可达10:1。因此,国内峰谷价差仍有扩大空间。
2020年,山东省用电量达6939.84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用电量往往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山东GDP多年位列全国第三,经济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电力支撑。今年入夏以来,受高温天气影响,全省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山东电网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合理拉大的峰谷电价价差将引导电力用户在高峰时段少用电、低谷时段多用电,从而缓解高峰时段电网负荷压力,加大低峰时段用电率,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有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举还将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输配电、发电资源投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经济性,有利于从总体上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
分时电价新机制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近年来,山东省能源行业大力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迅猛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省光伏装机全国排名第一,风电装机全国排名第五,两者总装机达到4342万千瓦,同比增长41.6%。新能源发电比火电更为清洁,且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但因为受天气影响较大,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加上资源富集地与电力消费地不匹配、技术因素以及体制障碍,新能源消纳难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
新的电价机制提出,在划分峰谷时段时,要统筹考虑新能源装机占比因素;对于丰枯电价,丰枯时段划分要考虑“风光水多能互补”等因素,这就有效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比如可以在光伏装机数量多的地区将光伏发电量较大的中午时间设为低谷时段,执行较低价格标准,达到充分利用新能源的目的。
峰谷电价价差拉大,也为储能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大,储能技术则通过适时存放电来缓解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供电不平衡问题。山东目前正在加快储能建设,7月初依托示范项目建成全国首家储能技术实验室,并召开2021山东储能技术应用与安全研讨会,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优化储能发展环境,完善储能支撑体系。如今更合理的峰谷电价价差为储能发展创造出更大空间,比如可以在低谷时段将低价电储存起来,在高峰时段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从而实现盈利,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新的电价机制长期将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我国的碳价超出了之前的预期。碳价较高的背景下,电厂的发电成本大幅升高,电价也必然随之上升,我国电价长期维持低位的状态难以持续。实现“双碳”目标,通过提高碳交易成本让电力行业减少碳排放还不够,消费者行为也要改善。电价变动是调节消费者行为最直接、最灵敏的方式,能让电力供需两侧联动,电厂减少高耗能发电,消费者节约用电,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原标题:分时电价新机制出台 将会带来什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