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坚持节能优先、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聚集了中能建、国家能源、华能等一批头部新能源企业和中环电子、维斯塔斯、明阳电机等新能源制造企业,形成了光伏、风电、冷能、氢能、储能等领域协同创新、多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2020年,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1385兆瓦,占全市的50%;新能源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的73.7%。
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与各大企业进行了16个项目的签约,总投资达132.7亿元。据悉,此次签约的16个项目,包括11个新能源项目、1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个节能技改项目和1个碳捕捉碳封存(CCUS)项目。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与新区企业签署了3项合作协议。特别是国家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与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海晶盐光互补项目,总装机1000兆瓦,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准煤3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5万吨。
同时,国家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签署新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合作为开端,深化在天然气、新能源车充换电、氢气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随后还与滨海新区北塘街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北塘街道生态环境和新能源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北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另外,天津中远海运金风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第二集装箱公司签订了天津港C段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双方将通过风机、光伏加储能的建设,打造一个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合作打造全国首个“零碳码头”。
此外,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所属企业天津中能建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天津滨海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新区屋面分布式光伏试点等项目,共同打造新能源投资开发平台。
最后,在“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锚定“双碳”目标,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电力生产,推进盐光互补、海上光伏、绿色智慧能源等示范项目建设,构建风光储智能微电网系统,加快氢能综合利用,推进冷能梯级开发,探索推动碳捕捉与碳封存领域技术创新和突破。到“十四五”末,总装机容量达4910兆瓦,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
二是,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产业新兴化、结构低碳化、园区绿色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强化产业节能支撑,发展绿色产业,降低单位能耗,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5%。
三是,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广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加大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建设力度,加快公交新能源车辆替代。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广中新天津生态城零能耗小屋模式,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绿色标准。启动智慧能源服务、绿色能源供应等20类示范和推广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
来源:天津日报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坚持节能优先、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聚集了中能建、国家能源、华能等一批头部新能源企业和中环电子、维斯塔斯、明阳电机等新能源制造企业,形成了光伏、风电、冷能、氢能、储能等领域协同创新、多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2020年,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1385兆瓦,占全市的50%;新能源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的73.7%。
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与各大企业进行了16个项目的签约,总投资达132.7亿元。据悉,此次签约的16个项目,包括11个新能源项目、1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个节能技改项目和1个碳捕捉碳封存(CCUS)项目。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与新区企业签署了3项合作协议。特别是国家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与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海晶盐光互补项目,总装机1000兆瓦,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准煤3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5万吨。
同时,国家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签署新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合作为开端,深化在天然气、新能源车充换电、氢气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随后还与滨海新区北塘街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北塘街道生态环境和新能源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北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另外,天津中远海运金风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第二集装箱公司签订了天津港C段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双方将通过风机、光伏加储能的建设,打造一个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合作打造全国首个“零碳码头”。
此外,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所属企业天津中能建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天津滨海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新区屋面分布式光伏试点等项目,共同打造新能源投资开发平台。
最后,在“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锚定“双碳”目标,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电力生产,推进盐光互补、海上光伏、绿色智慧能源等示范项目建设,构建风光储智能微电网系统,加快氢能综合利用,推进冷能梯级开发,探索推动碳捕捉与碳封存领域技术创新和突破。到“十四五”末,总装机容量达4910兆瓦,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
二是,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产业新兴化、结构低碳化、园区绿色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强化产业节能支撑,发展绿色产业,降低单位能耗,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5%。
三是,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广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加大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建设力度,加快公交新能源车辆替代。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广中新天津生态城零能耗小屋模式,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绿色标准。启动智慧能源服务、绿色能源供应等20类示范和推广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
原标题:超百亿元!央民企签署16个项目,打造全国首个“零碳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