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稍营镇党委政府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人居环境改善当做今后工作的大事去抓,全镇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五个振兴”,全方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精准扶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一是产业振兴带动现代农业发展。该镇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着力培植壮大肉驴养殖、光伏发电、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旅游开发、错季蔬菜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水浇地充足,土地肥沃的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抓好万亩优质玉米发展同时,发展特色小杂粮5000亩,发展错季蔬菜5000亩。同时全镇围绕初步形成的六大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技术培训力度和农业栽植、水肥管理、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优质品种推广等方面管护新技术推广,抓住北京将台乡帮扶机遇,谋划建设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为全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扎实的根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是人才振兴提高村干部素质。全镇22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大学生回乡创业优化制度,鼓励在外能人到村办企业,创建合作社或到村任村干部,到目前全镇村干部均实现了年轻化、大学以上学历达85%以上。
三是文化振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每个行政村均建起了文化站、文化广场,组建了秧歌队,在各村还积极开展“感党恩宣讲”“文明新风评比”, “孝老爱亲”,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服务活动,通过“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夫妻”“好儿女”“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宣传良好家风,倡导良好乡村民风,在村内主要干道两侧绘制孝德文化墙,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村树立模范道德榜样;开展农村新生活培训等各类培训教育,提升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水平,树立科学、进步、文明社会新风,让美丽乡村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新家园。
四是生态振兴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聚力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近年来,争取各类涉农资金,不断加大农村道路、水利、环境、饮水、文卫体、绿化造林建设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在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文化广场等设施配套齐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服务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重点开展秸秆禁烧、河道管理、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实现了农村“脏、乱、差”到全天候“洁、净、美”的华丽转变。重点实施了济林、廊道绿化、荒山荒坡绿化、村庄周边绿化、退耕还林精准提升等工程,包括:109国道从正河台到钱家沙洼两侧廊道绿化工程,道路两边绿化600米;石匣里、姜家良一带万亩经济林项目工程;泥河湾文森特沟和百草沟绿化工程;渡口湿地公园绿化工程;国家储备林钱家沙洼项目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旅游道路廊道绿化工程,从正河台原112国道起到泥河湾村道路两边绿化植树30米;高速公路、大秦铁路两侧绿化植树30米。同时要加强全镇近7000亩退耕还林地管护工作并在村内主要干道两侧栽植风景树,起了小游园、小果园,实现了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互动的新格局,处处体现山美、村美、环境美。
五是组织振兴夯实党建之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培训学习方法,自学、选学、集中学习、先进典型人物讲事迹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扎实开展镇、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实践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一支有信仰、有梦想、有底线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基层干部增强信仰,凝聚民心,汇聚工作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金融服务、土地以及人才智力支持等力度,不断增强脱贫户和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动力,促进稳定增收。二是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产业,鼓励贫困户以土地、资产、资金等方式入股企业和合作社,以务工就业、订单生产、产品代销、生产托管、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与企业建立契约型、股权型联结机制,带动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三是对全镇弱势群体进行特别关注,做好大病医疗救助、低保特困户的申报办理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原标题:河北省化稍营镇“五个振兴”全方位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