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5家以上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企业;力争全省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突破80GW;营业收入三年翻一番,产业链产值实现1500亿元……昨天,记者从省经信厅获悉,《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日前正式印发,未来几年,我省将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强化高端产品供给、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打造优良产业生态等多个方面发力,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全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创新力度,攻克下一代先进技术
围绕创新,“行动计划”指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以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异质结(HJT)、钙钛矿等下一代电池技术,半片、叠瓦、多主栅、无主栅等先进组件技术,大规模储能、柔性并网等应用技术为重点,强化关键技术迭代突破,构建形成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驱动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态势。
鼓励光伏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研发平台,发挥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作用,吸引相关领域高端人才集聚,促进前沿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鼓励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产业链公共服务供给。支持有条件市、县举办光伏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峰会)等活动,搭建行业前沿技术成果展示和产业合作交流平台。
推动光伏产品向高端水平迈进
近年来,安徽光伏产业持续提质增量,实现快速发展。去年,全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60%;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光伏电池及组件产量20.6GW,同比增长近80%,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几年,我省将提升光伏产业材料供应水平,降低光伏发电材料成本;强化高效电池组件生产能力,支持研发高转换率、长寿命的大尺寸晶硅电池、薄膜电池产品,支持等离子钝化技术、低温电极技术、全背结技术、专用吸杂工艺等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智能逆变器及配套装备制造水平,推动光伏产业链向下游系统集成领域延伸;加强储能电池产品布局,推动光储一体化发展;加大系统解决方案开发,形成储能系统辅助光伏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等多种系统解决方案。
多链协同,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行动计划”指出,将支持合肥等市结合地方实际,差异化布局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产业链重点环节,加快构建形成区域集聚、优势互补、配套协同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阳光电源、晶澳、通威等现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汇聚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进一步建设打造规模化、集群化产业生态。
智能化是产业发展的趋势。“行动计划”在推动智慧赋能升级方面也作出明确要求:要提升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光伏制造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加强光伏产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鼓励企业有序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强化智能管理能力,鼓励企业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MES(生产过程执行系统)、SRM(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流程全信息化管理;支持推广光伏发电监测和运维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推动信息采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调度、智能检测与诊断、故障报警与处理的一体化运行与管理模式,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光伏系统智能化管理。
多点发力,助力光伏产业发展
我省将在政策扶持、行业管理等方面发力,为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脉。我省将充分发挥制造强省、“三重一创”、科技创新、“三首一保”等省级政策资金作用,支持光伏企业创新研发、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和项目建设等。推动光伏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积极培育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支持搭建融企对接渠道,争取融资贷款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在优化产业环境上,我省将积极支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探索“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直供电等新模式。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列入全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开展光伏项目碳减排量的核算和交易试点。
同时,我省还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数字化电网建设,拓展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打破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壁垒,为光伏发电消纳创造空间。
原标题:安徽发布光伏产业三年计划 产业链产值将达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