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造车新势力高调上市不同,大众、通用等跨国企业在推进电动化的过程中普遍低调,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野心,远不止卖多少辆车。
大众汽车集团在其刚发布的“2030战略”中表示,要将2025年不计特殊项目的营业利润期望值从7~8%提高到8~9%。此外,大众汽车集团还与国轩高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三元电池标准电芯,这些电芯将在德国萨尔茨吉特生产。“我们共同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三大电池制造商之一。”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如此表示。据大众汽车集团技术负责人托马斯·施马尔介绍,该公司将引入标准电芯,2023年全面铺开,至2030年将覆盖集团旗下80%的电动车型。通过自研电芯和标准化的规模效应,大众在电气化领域也将利润目标作为最为关键的指标,并将用务实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它。
大众之外,通用在电气化领域的思考也是如此。通用此前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布了集电芯、电池管理、全新电子架构等成果于一身的Ultium电池系统平台,虽然从时间上看,通用新的电池系统平台发布的时间并不算早,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平台基本上考虑到未来5年整个电动车市场对于核心技术的根本性需求,例如,其可以覆盖旗下三个品牌各级别车型,以及可以支持电池功能的升级和电芯配方的优化。
除了平台技术外,通用也在跟LG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建设电池工厂,其目标是2025年前在全球市场推出30款电动新车型,并希望在2035年之前实现仅出售电动乘用车的目标。
通用汽车总裁马克睿思在今年1月就公开表示:“我们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将从第一天开始就可以盈利。”而盈利的关键则在于上述在技术领域的系列布局。电池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已经不仅仅是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的判断,也是行业的一致判断。可以看到的是,虽然跨国企业在电气化的落地过程中,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与中国主流本土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其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布局丝毫没有放松。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在欧洲与合作伙伴建设6座超级电池工厂,其年总产能将达到240 GWh。除了此前的两家电池工厂外,通用汽车总裁Mark Reuss日前在受访时还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本周晚些时候宣布在美国建立更多的电池工厂。
与中国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思路不同,这些规模化的跨国企业,从一开始就会将规模化、成本意识和盈利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在这种商业逻辑之下,大象转身,一开始可能会动作缓慢,但当规模效应开始发挥时,其势将难以被抵挡。比如大众集团旗下ID.3,去年10月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就超过了特斯拉Model 3(参数丨图片),此外,当月大众集团的电动车在欧洲的电动车市场销量占比一举达到了25%。今年前5月,大众ID系列在全球新能源榜单上的排名也后来居上,进入到第三名。
此外,在安全问题上,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魏中宝此前在上汽通用联合北京理工大学举行的“汽车电动化学术交流会”上谈到,近三年来电动车起火和自燃问题持续攀升,由动力电池故障所引起的火灾几乎占到三分之一,从侧面印证了动力电池技术仍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关键技术痛点。
如何解决这一痛点,保证技术的领先性和产品的安全可靠,除了大众、通用等跨国车企,目前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广汽、长城等都在积极备战。面向电动化的转型已经成为毋容置疑的趋势,看似火热的市场,但触及核心的竞赛才刚刚起步。
原标题:大众、通用们的新能源野心 远不止卖多少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