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址选择需因时因地制宜。
光伏扶贫模式可以是户用,还可利用项目村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结合建设
光伏电站,尤其对于户用模式来说,需要落实贫困户屋顶承载条件和考虑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的搬迁因素,因地因时制宜安排工程建设进度。
为做到精准扶贫,摸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情况,做好信息登记和统计,结合以上建设条件综合统筹安排地方光伏扶贫工程建设。
分布式光伏融资难也困扰光伏扶贫。虽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但对于光伏扶贫来说,具有工程质量要求高、项目布局分散等特性,必须有一定的收益扶贫才有意义,但融资成本过高会影响扶贫的效果。
文件提出建立国家统筹、地方配套、银行支持、用户出资等多种资金筹措机制,鼓励企业提供包括直接投资和技术服务在内的多种支持。从国家和地方配套层面来说,资金相对是有限的,从银行和金融机构层面来说,资金安全性和收益需要得到担保,对于贫困户来说可通过互助资金和小额贷款来出资,虽有地方政府贴息,但依然存在偿还能力和长期收益稳定性问题。
笔者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地方配套资金、银行低息贷款及动员光伏企业支持的同时,还可将光伏扶贫工作和农村农产品生产相结合,光伏扶贫工程产生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和耗能监控企业的节能量相结合。
光伏扶贫和现代化农业相结合。对于扶贫来说,如何开发当地经济使农民脱贫仅仅依靠一个户用系统或光伏电站是不够的,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于一产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可以引入众筹的思路,通过集聚社会闲散资金来建光伏扶贫工程,通过建立订单农业的平台,分期以农产品实物、休闲农业服务等方式来偿还资金。
光伏扶贫和企业节能减排相结合。正在讨论的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中提出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制度,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按照相关规定参与碳减排交易,污染物排放交易和节能量交易。虽然政策还没有出台,但是结合光伏扶贫工程是否可以在某省份试点,省内重点用能单位有节能和碳减排指标压力,如这些投资到光伏扶贫工程中,可依据投资额和实际发电量来取得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可抵扣省内节能量、污染物排放和碳减排的指标,并依据情况可享受部分项目收益和省内鼓励政策。
相对于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来说,光伏扶贫工程项目管理路径还未清晰。《关于组织开展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立以县级区域为实施单元的一体化光伏扶贫项目平台,确定实施主体,统筹项目建设、资金、运维和扶贫各项工作,建立统一的光伏扶贫项目信息系统。
光伏扶贫工程不单纯是一个电力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项目管理流程制定轻车熟路,但对项目建设质量等方面的管理需进一步完善。
在光伏扶贫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关键设备技术规范体系还未建立时,近期试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建议要选取好专业机构来开展;对于主要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设计和施工单位来说建议不仅要设定标准优选,适当加大质量保证金的额度和延长返还时间;对于专业运维机构来说,建议利用当地光伏电站运维机构、具备光伏维护节能服务公司或县级电力公司下属单位等等机构成为专业运维队伍,同时培训村民进行日常维护。
光伏扶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阳光工程,作为这项工作的参与方,积极投入到地方试点工作中,希望在今年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基础上,探索出适宜光伏扶贫的模式,成为光伏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扶贫工作的结合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