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关于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政府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可安装比例不低于40%,工业厂房比例不低于30%,农村居民安装比例不低于20%。
通知的发布对整个光伏板块产生了强烈的提振作用,光伏屋顶指数在通知发布后10日最大涨幅为23%,为分布式在中国的推广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市场环境。
分布式光伏具备输出功率较小、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的特点,可在农村、牧区、山区和大中小型城市的商业区附近建造,实现发电与用电并存。
当前,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将光伏发电和建筑结合在一起的光电建筑形式主要有两种。
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指在现有建筑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比如常见的屋顶太阳能,瓦板分离,这种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参与门槛低,只要有屋顶场地就可以进行光伏组件的安装。
传统钢结构后置光伏发电屋面的光伏发电组件暴露在露天环境下,寿命一般在20年。该形式下的光伏组件不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对于光伏组件无特定的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此种形式适用于对现存建筑的改造。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概念,即光伏建筑一体化,与建筑物同时设计、施工和安装,同时具有发电功能与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
相比于BAPV需要支付屋顶和组件造价、维护的多重成本,BIPV系统材料在全周期视角下具备远超传统屋顶光伏的性价比,寿命理论上能超过50年,相比节约材料164元/平方米。比较常见的项目如光伏幕墙、光伏玻璃、光伏采光顶等。
BIPV概念起源于1960年,正式提出于1991年,最早的平价应用是卫星光伏。发达国家的BIPV起步较早,如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等,为了节能降耗,调整并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制定了一系列推进BIPV发展的计划,像“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等,已经取得初步的成绩。
光伏建筑属于建筑能源路线中的一种具体路径。国内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光伏产业链环境,上下游协同快速降本,推动BIPV发展势在必行。据机构测算,国内户用光伏典型场景潜在市场规模约250-500GW,而目前已开发规模占比仅为10%左右,市场空间超万亿级别。
虽然BIPV在美观和成本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目前阶段,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仍需持续关注。
BIPV组件的结构设计困难,材料和封装质量需要同时满足光伏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和建筑材料的耐久性要求。同时还有光伏系统自身的物理特性,BIPV热斑问题有可能会导致光伏组件背板熔化,极端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组件爆炸。除了隔热性能,BIPV组件对气密性和水密性有更高的要求。
潜在建筑安全问题,如漏电、光伏组件脱层、脱膜等安全威胁,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BIPV的大范围推广尚需要更成熟的技术储备,以及更成熟的BIPV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国内各个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全国性的BIPV政策和导向需要综合考量相关情况,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
BIPV市场广阔,相比BAPV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充分的时间进行发展完善。通知要求各地于7月15日之前报送国家能源局,时间很紧,短期内落地的还是以传统的BAPV为主。
随着分布式光伏的渗透率提升,BIPV增长空间打开,在展望光伏建筑一体化未来的同时,也需脚踏实地,聚焦BIPV对于安全性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BIPV顺利推广的根本。
原标题:仰望万亿光伏市场,还需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