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需求旺季来临,但电厂库存大幅偏低,针对此问题,发改委再次出手。
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发改委运行局近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全国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现场会上指出,各地和中央企业要坚持底线思维,着眼构建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快推动政府煤炭储备设施建设,进一步细化实化落实方案,健全完善信息监测、运营管理、储备调用机制,坚定不移地完成煤炭储备能力建设任务目标。
早在4月12日,发改委曾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全国安排形成1.2亿吨以上的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并把储备指标安排到各个省份。
据行业网站Mysteel最新数据,7月7日,曹妃甸港市场煤价高位小涨,现蒙煤Q5500报980-990元/吨;北港煤价高位波动,现蒙煤Q5500报980-990元/吨、Q5000报880-890元/吨;京唐港市场煤价高位波动,山西动力煤Q5500S0.4报980元/吨;秦皇岛港现货报价持续高位,蒙煤Q5500报970-990元/吨,Q5000报860-880元/吨。
华西证券7月6日指出,动力煤在需求旺季来临和电厂库存大幅偏低的情况下预计7月无大跌风险。
“煤炭储备体系以及设施的建设,对解决当前煤炭高企是有帮助的,可以起到平抑煤炭价格的作用。”7月6日,中关村发展集团高级专家、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晓宇对时代财经指出,但由于煤炭是大宗商品、工业粮食,发改委提出要建设煤炭储备体系,在基础设施、机制等方面都会遇到有很多的困难。
卓尔德环境研究(北京)中心主任张树伟对时代财经进一步指出,建设煤炭储备体系的成本承担是核心困难,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堆放损失等。
董晓宇解读称,全国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现场会选择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会上山东省、吉林省、河南省、湖南省和国家能源集团作了典型发言,让这些使用能源的大省为煤炭储备出谋划策,偏重于从煤炭使用端提出建议。
在董晓宇看来,构建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应该建立一个全国联动的保供机制,要在煤炭的生产端和需求端建立畅通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煤炭企业能够根据价格、使用需求量来安排生产。
7月6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的投资者关系部门,该司工作人员介绍,当下主要的煤炭储备建设主体是煤炭的公司或部分电厂公司,发改委动员继续加快推动政府煤炭储备设施建设,可能需要依靠社会上其他力量来完善这一部分。
“目前看,与中国神华关系不大,因为中国神华前期已在做储备。”该工作人员称。
国家煤炭储备设施与体系建设的难点
人们对国家物资储备制度并不陌生,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需要对一些物资进行储备,例如猪冻肉、钢铁铝等大宗商品,玉米等粮食。但对于煤炭这一重要的能源物资,其储备制度却一直尚未建立完备。
国家煤炭储备过去主要是指应急储备,即国家委托承储企业在煤炭重要集散地、关键运输枢纽等地储备煤炭,由国家统一调用,用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或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增强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状态下的煤炭供应保障能力。
据《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促使国家建立煤炭储备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南方五省出现雨雪冰冻灾害,政府意识到煤炭储备的重要性,并在两年后的2010年1月,国务院在召开加强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会议时,发改委提出加快推进煤炭应急储备工作。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和煤炭储备与调峰应急能力建设。"首次将煤炭储备与石油、天然气并列,纳入国家储备体系。
当月,《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出台,全国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黄骅港、舟山港、广州港、武汉港、芜湖港、徐州港、珠海港等八个港口企业,计划储煤500万吨。
究竟目前国家煤炭储备现状如何?7月6日,时代财经致电秦港股份(601326)、陕西煤业(601225)等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部门了解。据悉,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601326)管理秦皇岛港、黄骅港这两个国内煤炭运输路线的重要港口。该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旗下港口的煤炭堆场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每天都会储备一些煤炭。煤炭运输到港口先进堆场进行堆放,之后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运输。当时代财经问及是否设置一个固定的区域作为国家储备存储,该工作人员称,“没有,现在业务上并没有相关根据的条文。”
而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601225)的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则表示,该司并没有贮存用以国家储备的煤炭,但控股股东、陕西省国资委旗下的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较多的储备。随后记者拨打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官网电话咨询储备情况,相关工作人员称“不方便私下接受采访”。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其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介绍,最开始,国家的煤炭储备基本上是各个大型煤炭企业在运作,建立了很多煤炭储备基地,包括在港口建设储备基地,以及运作电港一体化的煤炭储备的项目。
“储备量的变化对于煤炭价格的变化影响也比较大,煤炭企业在建立一批煤炭储备的仓储基地之后,有很多社会上的村煤涌现,缩减了整体煤炭储备的能力。”
董晓宇对时代财经指出,过去储备是企业煤矿或者港口煤炭,储备的成本比较高,如果储备的时间长,有自燃、风化等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煤炭的价格波动,如果储备量过大,对企业会造成损失。
张树伟进一步对时代财经指出,煤炭储备制度是否需要建立确实一直存有争议,建立该制度的难点无疑就是储备的必要性、成本承担以及地理分布的问题。“相比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的经济价值更低,储备需要的空间更大,并且随着时间损失热值。从储备保证安全的角度,我国的煤炭铁路、公路、海运跨区域流动很大,可以说这些路上的容量天然就等于一种储备,是否必要专门建立仓储需要画个问号。”
煤炭价格高企,亟待完善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发改委动员的政府煤炭储备设施建设并不是着眼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或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例如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而是针对近半年来日益见涨的煤炭价格以及供求失衡。
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煤炭分析师陈小姐7月7日对时代财经分析,今年上半年受“双碳”环保的要求、安全生产检查等因素影响,煤炭生产受限。与此同时,经济复苏、需求强劲,带动煤炭价格上涨。煤炭是关系国家民生的生产资料,如果其持续高涨,较多大宗商品可能跟涨。出于平稳市场价格,保障供应的目的,发改委要构建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加快推动政府煤炭储备设施建设。
但董晓宇进一步指出,“当前煤炭的保供非常紧张,从生产能力上看,现在没有余量作为储备来建设。另外,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储备体系是比较难的,因为过去都是各省份按照各省的实际情况在做储备。煤炭储备与粮食储备有区别,难以进行全国性的统筹调剂。”
目前煤炭储备体系建设在推进当中。今年4月12日,国家发改委加急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安排形成1.2亿吨以上的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向28个省(区、市)下达新增库存任务6000万吨,中央企业承担6000万吨、力争达到7000万吨。通过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带动增加商业储备,力争到年底形成4亿吨左右的商业储备能力。
该通知把煤炭储备能力分省任务,其中陕西新增300万吨、内蒙新增300万吨、山西新增300万吨,并提出严格落实最低库存制度,实行淡旺季差别化存煤标准。电厂存煤可用天数淡季保持在20天以上,力争达到30天,有特殊困难的企业也要保持在15天以上;旺季存煤可用天数要保持在15天以上,确有困难的也不得低于7天。
各煤炭大省也在着力推进储备建设,6月30日,山西能源局发文,为进一步发挥煤炭储备在能源安全供应中的作用,年内形成新增300万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其中,各市承担150万吨,各省属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承担150万吨。力争到2021年底,全省形成新增2000万吨左右的商业煤炭储备能力。其中,煤炭企业储备能力新增1000万吨左右,流通环节煤炭储备能力新增1000万吨左右。
关于发改委提及的构建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董晓宇建议,一是建设大型储备煤场会产生很大的支出,因此煤炭保障储备应更多从调控机制上着力;第二,要增加优质产能供给,前几年煤炭去产能,减少了煤炭的供应量,优质产能还没有达到充分的释放;第三,要建设市场化的供需机制,稳定长期合同的保供,同时发挥煤炭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传递作用。
“应该建立一个全国联动的保供机制,在煤炭的生产端和需求端建立畅通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煤炭企业能够根据价格、使用需求量来安排生产。目前煤炭生产多是在内蒙、山西,节能减排、双碳目标的压力比较大。如果将来能建立一种节能减排的分担机制,东南经济发达的省份能分担份额,将来也有利于建立煤炭等其他能源的长期供应。”
原标题:发改委部署储能建设 中国神华称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