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光伏组件巨头集聚A股:新一轮战局谁主沉浮?
日期:2021-07-0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zhuzeli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光伏中概股企业晶科能源(JKS)、阿特斯太阳能(以下简称“阿特斯”,CSIQ)距离回归A股渐行渐近。

6月28日,晶科能源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阿特斯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日申请科创板上市。

若不出意外,晶科能源和阿特斯将与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东方日升为代表的头部组件企业集聚A股,同台竞技。《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垂直一体化潮流下,以及N型电池技术迭代爆发前夜,这些在光伏战场厮杀超15年的组件巨头厉兵秣马,正开启下一轮“江湖之争”。

垂直一体化的争锋

历经2020年以来原辅料供需失衡、价格飙升的市场行情后,光伏组件巨头加紧成本管控,布局垂直一体化(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能日渐成为“大基调”。

对比各家涉足的制造环节,隆基股份的产能侧重于硅片,组件属于后起之秀,同时在电池环节不断补齐;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阿特斯侧重于组件环节,电池和硅片正不断补齐;东方日升也侧重于组件,在电池环节有一定布局,且又切入多晶硅环节。

记者采访和查阅财报获悉,截至2020年,隆基股份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85GW、30GW和50GW;晶科能源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20GW、11GW和30GW;晶澳科技组件产能约23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占组件产能的80%;阿特斯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6.3GW、9.6GW和16.1GW;天合光能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12GW和22GW,新规划硅片产能加速落地;东方日升多晶硅、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约1.2万吨、7GW和14.1GW。

与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和阿特斯的硅片-电池-组件布局相比,天合光能和东方日升的“玩法”略有不同。2020年11月,天合光能与通威股份相互参股,投资年产15GW拉棒项目和年产15GW切片项目,共同填补了硅片环节的空白。而2020年10月,东方日升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收购聚光硅业100%股权,进入“紧俏”的多晶硅领域,以增加盈利点。

垂直一体化产能可以控制成本,拉开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距,也有利于抢占电站终端组件市场份额。

近几年,光伏组件市场格局发生的一个明显变化便是隆基股份的崛起,这与垂直一体化的模式直接相关。PV Infolink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中,隆基股份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为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位居第七。

值得一提的是,在硅料紧缺的市场冲击下,由于产业链布局和产能规模不同,组件巨头对风险的承受力也有所不同。仅从2021年一季度业绩表现看,除了隆基股份和天合光能净利润保持业绩增长外,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东方日升业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光伏组件巨头垂直一体化产能仍正在扩大。例如,到2021年底,隆基股份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约105GW、38GW和65GW,晶科能源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30GW、24GW和32GW,晶澳科技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能目标分别为30GW、30GW和40GW,天合光能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35GW和50GW。

“未来3到5年,产业竞争将愈加激烈,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垂直一体化产能,强化持续经营能力。”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同时,阿特斯方面也提到,公司逐步提高光伏制造的垂直一体化程度,最终优化的各环节产能比例关系是:电池产能占组件产能的80%,铸锭/拉棒和切片产能占电池片产能的80%,以较低的投资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并保持供应链的灵活性。

对于垂直一体化后时代行业竞争态势与格局的演绎,安信证券分析认为,2021年组件环节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主要是头部的3~5家企业迅速完成市占率提升。集中度提升后,组件大概率维持多强的格局,行业玩家将大大减少。

同时,安信证券还认为,当垂直一体化龙头完成市场份额提升后,其长期的市占率、盈利能力和业绩将变得越发清晰,对于盈利的预测可以拉得更长、看得更远,从而进一步摆脱由于盈利和业绩的波动对企业估值带来的桎梏,最终有望持续实现“戴维斯双击”。

记者了解到,隆基股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近期“对话总编辑”系列活动上提出,未来隆基股份将在硅片环节保持45%左右的市场份额,组件环节市场份额目标为25%~30%。相比2020年隆基股份组件产品19%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技术迭代的较量

光伏巨头布局垂直一体化的同时,新一代电池技术迭代大潮正汹涌而至。

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光伏产能仍以单晶P型PERC电池为主流,不过电池效率已经逼近天花板,降本速度趋缓。N型电池转换效率高,叠加国产化设备成本不断降低,将成为未来主流的电池技术路线。

N型电池主要包括TOPCon、HJT和IBC等工艺技术。其中,由于TOPCon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度高,有望实现低成本迭代升级。目前,头部组件企业已率先推动TOPCon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并推动规模化量产,如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

2021年上海光伏展会前夕,隆基股份公布了N型TOPCon电池、P型TOPCon电池、HJT电池三项世界效率纪录,电池转换效率均在25%以上。紧接着,在展会期间,隆基股份发布首款N型TOPCon电池双面组件Hi-MO N。

而在此之前,隆基股份就抛出总额不超过7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主要用于N型电池扩产计划,其中包括西咸乐叶年产15GW电池项目和宁夏乐叶年产5GW电池项目(一期3GW)等。

对于电池技术的布局,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公司在多种电池技术路线上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进行研发,研发基本上都是以实现量产为目标,基本上都会在两到三年内具备投入量产的条件。2021年会率先将TOPCon投到量产产线上。

除了隆基股份,晶科能源也是选择TOPCon技术方向的企业。

晶科能源首席技术官金浩表示,公司已明确选择N型TOPCon作为下一代产品研发的主流技术方向。到明年或后年,TOPCon电池的成本会低于PERC电池的成本,而异质结(HJT)还需要非常长时间去接近PERC。

据悉,目前晶科能源已经具备GW级TOPCon量产产线布局,量产电池转化效率达24.5%。值得一提的是,晶科能源回归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等,其电池产能就是应用最新N型电池技术。

对于垂直一体化下巨头的选择,业内电池技术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垂直一体化程度较强的组件企业,基本会选择TOPCon技术。由于与现有PERC电池产能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延长现有设备的使用寿命。再加上,目前TOPCon电池转化效率取得了不错突破,降本仍有一定空间。

广发证券援引PV infolink的数据显示,光伏行业现有TOPCon电池量产产能8.29GW,小批量试产及下半年计划扩产产能8.36GW,预计2021年底TOPCon总产能将超过16.65GW。

与隆基股份和晶科能源有所不同,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科技等在不同电池路线上虽然有技术储备,但是态度仍并不明确。

其中,天合光能日前对外展示了HJT组件,也展示了i-TOPCon组件,功率高达700W及以上。不过,天合光能方面向记者表示,目前N型电池技术路线内部已研究过,关于量产技术路线方向敬请关注公司公告。

阿特斯对外展示了HJT产品,不过在其招股书中也提到,公司建有TOPCon研发中试线和250MW的N型拉棒和HJT量产实验线。至于量产技术路线,目前尚不得而知。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日升曾一直积极推进HJT技术量产,并实现一定产品出货。在上海展会上,东方日升发布了NewT@N组件,新组件效率高达700W。据悉,该产品借鉴了HJT和TOPCon技术优势,预计于2021年底量产。

针对企业对N型技术的推进进度,某一线组件企业市场人员告诉记者,隆基作为龙头在新技术尝试上有魄力、敢尝试,其他公司走得会慢点,毕竟“点错科技树”需要承担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上述专家看来,选择TOPCon技术同样存在一定风险。“一旦HJT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规模化量产,这些PERC产能包袱偏重的企业也会存在被颠覆的风险,掉头会比较难。”

“由于TOPCon现阶段较HJT经济性较好,加上现在PERC存量产线较大,有很多项目还未收回成本,TOPCon与PERC产线的兼容性高,因此TOPCon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与HJT共存。”天风证券分析认为,两年内TOPCon扩产可能超预期,但在2023年后HJT有望逐步在电池片环节成本具备优势,开始具备超强竞争力。 

原标题:光伏组件巨头集聚A股:新一轮战局谁主沉浮?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经营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