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产业链上游多晶硅价格供需矛盾暂缓。硅业分会公布的价格数据显示,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0.8-22.1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21.72万元/吨不变;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0.5-21.9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21.34万元/吨不变。
截止目前,国内大部分硅料生产厂家装置运行正常为主,目前三家硅料厂商设备维护或降负荷开工,预计两家本月底下月初开工。市场供应仍表现吃紧。
多晶硅在太阳能利用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使太阳能发电具有较大的市场,被广大的消费者接受,就必须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国际太阳电池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为单晶硅、多晶硅、带状硅、薄膜材料(包括微晶硅基薄膜、化合物基薄膜及染料薄膜)。
当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主要的光伏生产国。在光伏产业链的四大环节中,我国在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的产量规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晶硅料是光伏主产业链中唯一需要进口的环节。早期硅料生产的技术核心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欧美“双反”以来,随着硅料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多晶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明显,我国多晶硅料进口需求不断下降。
“十三五”以来,国内硅料进口占比从2016年的42%下降至2020年的20%。在硅料价格下降的压力下,对比海外硅料厂商,国内硅料厂商成本优势明显。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光伏生产上游原材料多晶硅2020年国内产量约39.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3%。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多晶硅产能42万吨,产量39.6万吨,较2019年增长15%。202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43万吨,进口多晶硅10万吨,叠加新增产能有效释放产量约5万吨,2021年市场多晶硅的供应总量预计达58万吨。按照每W对应3g硅料,58万吨硅料可以支撑200GW的硅片、160GW的组件。2020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为50.9万吨。2016-2020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平均增幅达到11.4%。2021年一季度,我国多晶硅消费量为14万吨,预计全年消费量达58万吨,消费量占全球比重从2016年的82.1%提升至2020年的93.7%和2021年的95.1%。
目前光伏产业链供应端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且多晶硅和硅片环节产能向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转移趋势明显。从市场端来看,随光伏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改善,光伏发电在很多国家已成为清洁、低碳、同时具备价格优势的能源形式,光伏开始进入全面平价期,全球市场增量巨大,同时将带动产业链上游多晶硅加速发展。
国内十一家多晶硅企业在产,其中新疆两家企业、内蒙一家企业仍在检修中,其中两家检修企业已开始逐步恢复。6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4.01万吨,环比增加3.6%,是年内月产量第二次创历史新高。6月份产量排序在前五位的企业包括:永祥股份、保利协鑫、新疆大全、新特能源、东方希望,产量共计3.50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87.2%。
未来多晶硅需求如何?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6亿千瓦,同比增长24.7%。对比去年2.5亿千瓦的装机量数据,意味着今年前5个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仅不到10GW。日前,行业机构IHS Markit将中国今年光伏新增装机量预测为61GW。相较之下,国内目前光伏新增装机建设进度有所缓。
然而,国内光伏市场并不缺少增量空间。近日,为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再度打开了一个万亿市场规模。光伏装机需求将催生更大的多晶硅材料产能需求。
原标题:2021年国内多晶硅企业产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