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原因使然
出现“路条”买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拿到“路条”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会遇到资金困扰问题。
商业银行之前一直是谈“光”色变,目前一些商业银行虽开始放松
光伏项目贷款,但从某家商业银行发布的
光伏发电行业信贷指导意见仍可看出其谨慎的态度。该商业银行规定介入的主要目标客户群是电网公司、全国性大型发电集团、地方发电集团等电力行业企业;对专业的光伏电站开发商是择优介入;对分布式光伏电站业主,根据具体情况择优介入。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仍面临贷款难、贷款门槛高的问题。
倒卖“路条”的不仅仅是存在资金问题的企业,各路投机者也是重要参与方。“一个光伏电站拿到‘路条’需要前期规划勘探,并与地方政府对接拿下项目土地,获得电网接入的初步许可等,中间程序环节众多又不透明,这就使得熟悉渠道的人更易拿到‘路条’。”上海泰联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忠对记者说。
“路条”是由有关部门下发的同意项目开展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拿到同意前期工作复函的批复文件叫“小路条”,获得发改委项目核准是“大路条”。拿到“大路条”后,企业才能着手开建光伏电站项目。由于拿到“大路条”的时间长、难度大,所以“大路条”比“小路条”好出手,价格也更贵。
“国内最贵的‘路条’在青海省,每瓦可以卖到0.5元。之所以最贵,一是因为青海省‘路条’难拿,必须要省长、书记签字;二是因为青海限电不严重,建成的光电项目几乎都可以并网。”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新疆的“路条”价格也卖得相对较高;地面电站“路条”好出手,分布式“路条”不好卖。
关键是审批体制改革
为了解决光伏电站“路条”倒卖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10月底召开的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启动的内部培训会上表示,将根据实际建成情况调整今明两年光伏装机计划,并严打“路条”投机买卖。
肖斌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光伏电站行业的现状是真正有实力开发光伏电站项目的企业拿不到项目资源,而没有任何资质的一些企业通过某些渠道可以拿到项目资源,这就形成了一个灰色利益链条。
有数据统计,仅在2011年,中国2.89吉瓦光伏安装量中就有约1吉瓦的“路条”是被投机的掮客拿下,以获得巨额利润。以一个60兆瓦的项目为例,转手利润可达1000-2000万元,而由此衍生出来的佣金市场高达2亿-4亿元。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政府部门禁止倒卖“路条”态度明确,但倒卖“路条”问题根本制止不了。
“若国家补贴不到位,即使拿到‘路条’,有的企业也不愿真刀实枪地干,很多企业甚至就是为了倒卖‘路条’而申请的项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硅行业分析师刘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长远来看,目前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肯定是好的,但今年内不会有明显成效,至少在今年的安装量上不会有大的效果”。
上海泰联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忠同样对记者说:“虽然不赞成‘路条’倒卖,但存在就有其合理性。避免这样的现象,关键是要改革审批体制。”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认为:“现在出现倒卖‘路条’现象,路条成了紧缺资源,不能只怪下面,这是我们批规模造成的。应该把精力放在降低成本、做大蛋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