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 进一步激发农村户用光伏供电、增收两大功能
日期:2021-06-0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并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促进法》明确,鼓励和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保障乡村发展能源需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管护城乡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保障乡村发展能源需求,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随着近些年国内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为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解决用电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我国户用光伏从2013年的0.42元/度电的补贴政策到今年0.03元/度电的最后一年财政补贴,已经实施了8年的时间。

以北京为例,2018年3月底,北京市印发《“阳光富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帮扶范围是低收入农户、低收入村和乡镇。低收入农户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的每户装机容量不超过5千瓦;低收入村和乡镇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的每村和每乡镇的装机容量不超过100千瓦。

弘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行业为我国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解决了很多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比如在西部无电地区安装的数十万套光伏系统。

光伏扶贫项目为农村数百万户贫困户增加了一项稳定收入。比如在山东、河北等地区的农村,由于光照条件好,前几年组件价格低的时候,20kW的光伏项目每年能增加1.2万元左右的电费收益,大约5-6年的时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

同时,我国农村地区对于光伏产业的普及程度和市场需求也在逐年提高。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户用光伏领域的商业模式、销售渠道、安装队伍培养以及金融配套政策等都已基本成型,主要分为三种商业模式。

第一种,居民自己投资,5年左右回本,可以享受20年的发电收益(例如自投资10万元,每年收入2万左右,考虑到光伏发电效率衰减,每年接近2万元,连续20年的收入,也被称为“光伏养老”)。

第二种,光伏EPC企业租用老百姓的屋顶,根据装机容量(屋顶面积)每年支付租金,普遍在500元-2000元不等。

第三种,光伏EPC公司引入金融机构贷款模式,可以每年用光伏发电收益还贷款或者居民不出钱,只提供屋顶,8年后光伏电站免费给居民。

据祁海珅介绍,户用光伏市场目前是一片巨大的蓝海,根据农村可利用屋顶测算,至少还有30多倍的增长空间。2020年户用光伏安装了10.1GW,而2019年是5.3GW,预计2021年户用光伏会达到15GW的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约50%,占比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从去年的近21%提升到25%左右。

“而在国家政策方面,最初电网公司要求从变压器台区容量的20%给到光伏发电装机配额,到现在可以100%的容量配额甚至更多,给予了户用光伏很大支持。虽然农村户用光伏屋顶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给专业运维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是培养运维人员本地化的机会,相信未来有了规模效益,运维成本也会随之降低。”祁海珅说。

此外,随着我国户用光伏工作的持续推进,光伏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也迎来了不小的业绩增长。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A股光伏设备板块(按申万行业分类,下同)34家上市公司,2021年首季度实现净利润合计约67.75亿元,同比增长74.39%。

西部证券方面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背景以及多个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利好的共同带动下,2021年光伏下游装机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光伏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原标题:《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 进一步激发农村户用光伏供电、增收两大功能
 
相关阅读: 碳达峰 碳中和 户用光伏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证券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