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批准发布了《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在内的21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其中,《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到维护,均作出详细规范。
不过有专家向记者表示,有了标准,储能电站仍面临着“如何监管、谁去监管”的窘境。
标准有缺陷
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锂电企业开始转战储能市场,很多二三线电池厂商在巨大的“去产能”压力下,用低价劣质产品冲击储能市场,造成了储能行业“成本快速下降”的错觉。除了储能电池领域,在电芯、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也有同样问题。系统供应商中,有从电动汽车转型过来的,有从上下游延伸进入的,也有从电动自行车、通讯基站等领域跨行而来的,其中不乏抱着投机心理的企业。
“电力行业对安全、稳定、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现在的标准为了照顾大多数企业的利益,门槛很低,这样的标准是有缺陷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能源部战略市场总监张雪表示,很多企业和业主并没有认识到储能电站的高门槛,现在不少储能电站的相关标准已经发布,但是并没有监管部门,这就导致了一些不具备技术条件的厂商进入,自身产品的技术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缺失,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储能市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探索出储能的商业发展模式。业主、投资商以及设备商,更在意的是成本和价格,对产品的安全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沈阳沙尔特宝电器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和市场负责人陈龙告诉记者,“我国储能市场还在大规模爆发前期,电化学储能电站还有很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建设监管方面没有规范可寻,相应的安全制度与监管也没有建立标准。”
安全存隐患
过去几年,储能市场逐渐升温,随着地方新能源强制配储的政策发布,在储能电站收益率有限的情况下,从业主、投资商到设备商,不得不尽量降低成本,导致储能行业低价中标之风愈演愈烈。
TüV南德意志集团智慧能源事业部大中华区技术总监邱必力向记者表示,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但是会增加相应的成本,部分储能厂商为了能取得订单,尽可能的降低储能系统成本,代价则是安全和质量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双输”的结果。“同时国内市场并不关注储能的检测认证结果,一般需要检测的大多是发往国外的产品。”
“避免储能电站的安全事故,对所有储能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目前,所有企业的技术路线、产品设计、工艺和材料等,就算在前期测试中经过了数轮的抽检,在后期的生产出货时仍不能保障其安全。”邱必力表示。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姜正茂表示:“每家储能的产品都不一样,标准也没有统一规范,合作伙伴电芯的安全性,心里也是没底的。”
“从目前已经投运的大型储能电站来看,储能系统普遍达不到设计的充放次数,整体系统效率也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少电站都处于半停运状态。后续关于储能电站的纠纷和索赔会很多。由于前期很多做储能的不专业,用的都不是好产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现设备的性能并没有预期那么好。”张雪表示。
落实待加强
2021年,国内外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的安全问题牵引着众人的目光,给行业敲响了“警钟”。陈龙认为,解决储能电站安全问题的的手段很多。“储能电站可以连接消防水源,但是没有监管,就会存在安全问题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邱必力告诉记者,应该由国家层面组织牵头成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公正平台,对储能电站进行监管,对前期投运的储能电站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说话”,对投资方、总包方、设备商乃至整个产业树立正确的引导。
张雪认为,国家、行业协会及团体应该设立更多、更细致的标准来规范行业的发展,通过标准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不合格的储能厂商清理出市场。“对于众多业主和投资商来说,在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选择有技术实力的系统集成商也是一种保障安全的手段。”
在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贤章看来,储能电站的安全,应该秉承“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设计以“绝对安全”为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消防系统仍处于边缘地位。有些储能系统集成商为节省成本,仍然以牺牲安全代价压低成本。由于消防系统只属于储能电站的一个配套系统,往往无法要求或建议甲方按相关技术配置消防设施。“要真正的落实储能电站的监管,消防监管一定少不了。”
原标题:储能电站监管有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