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嘉寓股份公告
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寓股份”)子公司徐州嘉寓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州嘉寓”)与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供应链”)签署了《太阳能组件销售合同》及《补充协议》 (以下简称“合同”或“本合同”),合同暂定总价为人民币27,518.45万元。
对于近期光伏龙头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长单采购合同而言,本次嘉寓股份和比亚迪供应链签订的合同,金额并不算大,双方企业反而更受关注。
关于嘉寓股份
嘉寓股份始建于1987年,现已成为国内外领先的建筑节能、智能、光热光伏、门窗幕墙的研发、设计、生产、施工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股份公司,是国内节能门窗上市第一股。
徐州嘉寓是嘉寓股份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具备组件生产技术,包含单晶、多晶、贴膜、半片、双玻与超轻薄等各类型组件,产品输出功率可涵盖270W至450W等各不同级别。并拥有丰富的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经验。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虽然嘉寓股份早在2010年就已登陆A股上市,市值却不是很高,截至5月7日收盘,总市值为23.65亿元。数据显示,其上市后营收最高的一年为2018年,当年实现营收42.55亿元,净利润为5873万,可见其利润率也不是很高,且波动较大。
据嘉寓股份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其实现营业总收入20.8亿,同比下降39.5%,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而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增长216.6%,达到了8081.7万。
同时,嘉寓股份的负债率也高居不下,从2016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负债率都超过了70%,可见作为一个上市企业,嘉寓股份的经营状况比较一般。
实力雄厚的比亚迪
相较之下,比亚迪供应链显然知名度更高,其由母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100%控股。后者旗下拥有数十家控股公司,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已是名扬国内外的车企。此外,比亚迪的业务还包含动力电池、模具、太阳能等。
资料显示,比亚迪已拥有单晶和多晶组件,且是全球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实现硅胶封装量产的光伏组件厂家。在2020年推出的新型单晶158组件,电池片最高效率22.4%。采用半片和反光技术,组件功率可提升15W,组件最高功率可达到445W,组件转换效率可达到20.6%。
据比亚迪太阳能表示,该158组件一经推出就广受市场欢迎,收到意向订单逾500MW。同时,在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2020年组件与逆变器融资价值报告》,比亚迪在光伏组件领域的可融资价值位居全球第8位,进入组件品牌前十,成为“2020年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组件品牌”之一。
而比亚迪太阳能在国内知名度较低,一方面是比亚迪业务广泛,光伏在比亚迪的营收中占比并不高,曝光度也不如汽车;另一方面是比亚迪光伏的出货量,相比其它龙头企业并不算高,且主要在海外市场。
此前,OFweek太阳能光伏网报道过,2020年比亚迪光伏组件在巴西市场的进口量高居第五位,已经超过了隆基、晶澳科技等龙头企业。
图片来源:能源研究机构Greener
为何对外采购组件?
本身就在光伏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比亚迪却跟嘉寓股份采购组件,且并非首次。早在2020年10月14日,比亚迪供应链就跟嘉寓股份签署过光伏组件采购合同,合同金额约为1.16亿元,交付时间为2020年11月30日前。而本次合同的交付期限为2021年9月30日前。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分析,此举很有可能是比亚迪太阳能在海外参与了光伏项目招标,并成功中标。但是近期比亚迪在汽车等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没有多余精力增加光伏组件产能,因此在自身产能外的缺口部分,比亚迪选择了对外进行采购。
而比亚迪供应链的经营项目,恰好包含供应链管理及其配套相关业务、国内货运代理;国际货运代理等。因此两次跟嘉寓股份采购组件,都是由比亚迪供应链进行采购,然后运输到海外市场进行项目建设,因此采购合同期限较短。
车企“虎视眈眈”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下,很多科技企业,互联网都在积极开拓新能源业务,且主要集中于电动汽车。而光伏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十年间发电成本降低了近90%,并在2020年实现了平价上网。也吸引了不少车企的注意。
除了早已在光伏产业深耕多年的比亚迪,近期曝光度较高的长城汽车,也通过控股公司的形式,在光伏领域展开了布局。不过面对在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的光伏龙头,长城汽车选择了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
2021年4月2日,长城汽车控股子公司无锡极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极电光能”)宣布,极电光能制备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经过全球权威测试机构JET(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严格检测,达到了20.5%的光电转换效率,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效率的最高记录。
同时,极电光能制造的钙钛矿光伏组件,还在尺寸上实现了突破,相对其他科研团队研发的小尺寸电池,极电光能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尺寸达到了63.98平方厘米,距离商业化量产更近了一步。一旦钙钛矿电池成功量产,长城汽车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此外,近期大众汽车和滴滴出行,也传出了要布局光伏的消息,虽然并未涉及到光伏研发生产范畴,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光伏产生电力提高绿色能源使用率,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光伏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性。
原标题:获比亚迪采购订单,老牌企业布局光伏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