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推动钢铁、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
石化行业正在努力向绿色低碳转型。今年1月份,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园区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从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大力提高能效、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供给水平、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幅增加绿色低碳投资强度等六方面提出倡议并做出承诺,助力我国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实现既定的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严控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基于此,“双碳”目标给石化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在转型过程中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包括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的机遇,推动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向由可再生能源主导的结构,这一过程驱动化石行业需要重构产业链价值链,需要更加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在履行碳减排的目标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石化行业的结构形态。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石化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其实现有序减排,能够为全社会贡献很大比例的减排指标。而且石化行业是全球和国内产业链的最上游,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底层环节,其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来减少碳排放,能够减少经济发展中碳排放的基本盘,也存在减排的传导效应。
资本市场上,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碳中和、碳达峰。3月29日,在中国石化股份公司2020年度业绩云视频发布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表示,中国石化将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力争比国家承诺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石化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上海石化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将把碳的“清零”排放作为终极目标,坚持降碳进程与转型发展相统筹。加快氢能示范项目建设速度及热塑性弹性体新材料项目落地。抓好碳纤维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打造以碳纤维产业为核心,以聚酯、聚烯烃、弹性体、碳五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为突破和延伸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刘向东表示,着手布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对石化企业来说有压力,但也有新的机遇。压力挑战在于碳减排压力,石化企业必须调整自身的主营业务,短期内会增加转换成本,减少营收和利润,不得不承受压力,把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综合能源为主,特别是更加清洁的能源系统为主。
机遇方面,碳减排和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已经催生绿色金融等行业发展,石化企业的碳减排行动必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进来,使其可以利用参与碳减排行动的机会,获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做出应有贡献。另一个机遇在于有更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石化企业能够研发应用更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从而能转型成为能源技术方案的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
陶金表示,减排要求的提高意味着对石化企业成本的增加和下游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在短期内会对业绩产生影响。同时,石化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开发和利用,可能促使在下游石化企业和头部企业的下游业务环节中产生新的需求,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对于上游开采环节,如何利用其衍生出的热能、电能等附加可再生能源产生新的收益,也是潜在机会。
对于石化行业如何发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刘向东表示,要在绿色低碳约束下主动地运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切实做到减碳增效,还要综合运用相关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推动石化行业自身的动力系统清洁替代、智慧管理和质效提升。同时,石化行业仍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利用新的节能减碳技术优化工业流程,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非化石能源替代研发,寻找更清洁经济的能源品种,推动能源系统的优质化发展。
陶金认为,石化行业利用自身石化开采和利用经验,在可再生能源的新业务上挖掘潜力,可能会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采更加高效,也更具可行性。同时,提高石化开采和下游生产利用效率也是必由之路,如此才能使得在支持同样的经济活动的同时,产生更少的能源消耗,进而实现更少的排放。
原标题: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石化行业谋求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