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表示,8 月中旬,发改委主任会议已经讨论通过了《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 试行)》(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最后的修订工作也在近期完成。下一步,这一文件将通过发改委提交给国务院进行批准。
根据这一《考核办法》,各省市在其每年的总电力需求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后者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三项。
“配额制”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业内的一片欢腾。
一些分析机构据此测算,由此带来的电力缺口巨大,可能将超过1000亿千瓦时。而这部分缺口,几无可能被尚未大规模发展的生物质发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补齐。因此,光伏、风电装机目标必然将上调,以完成可再生能源的配额指标。
分析人士认为,中长期来看,光伏和风电的行业增速(年度新增装机规模增速)将得到保障,预计至少高于电力需求增速(年均约6%~7%)一到两个百分点。
而具体到光伏与风电的各自情况来看,与风电相比,光伏产业链较长,产业整体对GDP 的贡献相对也较大。不足是,在目前,新能源发展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且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光伏制造业,因此这一优势也并不是对所有地方都有吸引力。
此外,光伏的另一优势在于可以与建筑结合,在用户侧就实现并网。
不过,对于光伏而言,其最大的劣势,在于成本仍然要高于风电。
有媒体报道称,在“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制定中,面临的一大压力正是经济性要求。2020年风电价格将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这相当于风电从目前每度6毛钱降到4毛钱,太阳能从每度9毛多降到6、7毛钱。
目前,风电价格降价已在酝酿,未来降价力度会更大。
因此,在“配额制”下,地方政府可以选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源中,光伏到底能获取多大的份额,可能依然要取决于其本身降低成本的能力以及并网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