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装光伏又多了一项收益!这个地方已经开始了!
日期:2021-04-0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在浙江省乐清市能源数据中心,3家分布式光伏用户签下温州市首批分布式光伏碳资产聚合合作协议。协议达成后,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将聚合这3家用户的碳减排量资源,并经国家“绿色认证”,未来这些经过认证的碳减排量资源就可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而这3家分布式用户中,就有一家是户用业主!

“我们居民光伏用户装机容量比较小,对于我们来说申报核证成本很高,而且成功率较低,但是现在经过他们的整合,让我们居民也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获取收益,真的挺不错!”此次协议签订中唯一一家居民用户周志洪兴奋地说。

之前一直说安装光伏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来获取更多收益,如今,这个设想终于落地,浙江先试先行,相信其他地方也会很快跟上!

碳交易能为光伏电站带来多少收益?

根据国家碳配额制度政策,政府给控排企业设定了碳排放配额,排放配额不足的企业需要购买额度,除可向拥有多余配额的企业购买外,也可以购买一定比例的自愿减排量,以此促进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升级,实现由高碳排放转向低碳化发展。

根据《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光伏发电的能量回收周期仅为1.3年,而其使用寿命为25年,也就是说在约24年里光伏发电都是零碳排放。根据测算,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为33-50克/度,而煤电为796.7克/度。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所以光伏发电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根据文中第31条【抵消机制】来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可以用来抵消5%的经核查排放量。

从光伏项目开发CCER的经验来看,100MW的光伏项目每年可以开发出11万吨CCER,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21年,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出231万吨CCER。根据当前北京CCER成交价20元/吨计算,100MW的光伏电站通过碳交易可以额外增加4620万的收益,相当于1.5年的发电量收益,也相当于每度电可额外收益2.3分。这部分收益可以有效降低7%左右的LCOE(按年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上网电价0.3元/kWh测算),可保障全国光伏电站实现平价上网,甚至低价上网,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以一座1MW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为例,假设年发电量为120万度:

每年节约标准煤量:

1200000KWh×0.328KG/KWh=393600KG=393.6吨

每年减少碳粉尘排风量:

1200000KWh×0.272KG/KWh=326400KG=326.4吨

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1200000KWh×0.03KG/KWh=36000KG=36吨

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

1200000KWh×0.015KG/KWh=18000KG=18吨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减排量:

1200000KWh×0.997KG/KWh=1196400KG=1196.4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MW光伏电站每年可以减少1196.4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通过中国碳交易网查看最近半年的价格走势,看到北京的价格最高,每吨价格在74.34元-102.96元之间,福建的最低,每吨价格在9.1元-26.62元之间。

按20元成交价计算,这座1MW的光伏电站每年可获得2.4万元左右的收益。25年将获得60万左右收益,这还没有算更高的发电收益。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一座1MW光伏电站的投入成本大概350万左右,碳排放权交易给工商业光伏电站带来的额外收益还是非常明显的。

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未来CCER价格将远不止于此,其对降低度电成本的贡献也将同步上升。

没有安装光伏的抓紧安装起来吧,即使没有补贴了,还可以通过碳交易实现更多收入!

原标题:装光伏又多了一项收益!这个地方已经开始了!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光伏能源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