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碳减排方面的决心和成果有目共睹,从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能耗双控”行动到2020年“碳中和”目标,从2005年900克左右的度电碳排放到2020年的600克左右,向全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责任情怀与大国担当,中国也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发展中阶段即提出零碳目标的国家。
那么光伏分布式在中国碳中和的进程中,将承担什么样的使命以及可以贡献多大的力量?光伏分布式领军企业——联盛电力总裁田大勇给出了回答。
零碳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一般有四个: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和零碳生活,其中零碳能源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零碳能源转型,目前主要以光伏和风电为支撑。其中,分布式能源对碳中和的贡献也不容小觑。
一、分布式能源,是零碳能源中唯一从消费侧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手段。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形式,既满足了用电主体自身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同时增加了行政区域和当地电网的绿色电力占比。
二、分布式光伏,是完全基于用电主体需求和特征定制化的零碳能源,既可解决传统能源供给网络无法覆盖的细分场景,同时伴随着储能、智能微网等技术的应用辅助,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能源形态。
三、分布式光伏,是清洁能源的最高社会教育形态,让更多的用电主体亲身参与和直接获益,才能形成全社会统一的认知高度和自主高度。
四、分布式光伏是能源转型战役中的“麻雀战”,其不可估量的海量效应和增量态势足以驱动整场战役的质变。从增量趋势看,“十四五”期间分布式光伏将占全国光伏装机增量30%以上甚至有望占据半壁江山。
分布式能源在实现规模化布局后,有着传统能源和集中式能源无法企及的高度。分布式光伏,也是中国零碳转型“木桶效应”中不可或缺的那块木板。
那么,分布式光伏如何实现从辅助性能源到支柱性能源的蜕变?田大勇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中国的分布式光伏产业若实现预期地位和成果,必须突破物理扩张的瓶颈,也就是意味着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和运维创新方面须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否则就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低端量化扩张。
重新定义分布式光伏的应用受众,是分布式光伏产业量级的决定性因素。从用电主体的市场分布而言,中小企业的数量和屋顶规模占90%以上的比例,让这些企业用户都用上清洁能源,“碳中和”才不为空话。
但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用户的定制化电源,有着典型的“寄生性”特征,自身资产收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系统风险,单靠前期研判和合同约定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大多数分布式光伏投建商都将业主资质和存续性作为核心判断依据。这意味着将大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或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尽可能将电站的投资风险转嫁给用电企业。这是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产业的常规操作,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枷锁。
作为分布式下游企业,必须从自身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作为突破口,才能打赢这场分布式光伏的“突击战”。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来分布式市场与“531”之前相比,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格局和态势,表现为顶级主力玩家入场、市场集中度提升、差异化竞争初显、创新能力增强等。联盛新能源无疑是市场格局重塑战的代表。
原标题:光伏分布式的“碳中和”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