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如何迈向“碳中和”?实际生产生活中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对于丽水而言,“碳中和”工作是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践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2020年10月29日,国网丽水供电公司向丽水市政府递交了《关于优化调整开始小水电上网峰谷时段的请示》,建议在保持水电结算峰谷小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将中午11时至13时两个小时的高峰时段与早7时至8时、晚22时至23时两个低谷时段互换。
为何要实现这样的互换?这与丽水电网负荷用电的峰谷特征和光伏的发电特性有关。当前丽水全市的用电负荷在日间工作时段和夜间22时至23时有较大的需求,而光伏受光照的影响主要在11时至15时为发电高峰。
传统的水电上网峰谷结算机制一方面使得日间水光发电间存在较大的竞争,另一方面又缺乏对水电多发电满足夜间高峰需要的激励,使得电网供需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矛盾。
这个小小互换就能让部分小水电站主动调配到晚上发电,将白天的发电时间更多让“路”给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站,同时减少调配火电资源弥补夜晚电网缺口的需要,实现本地用电需求的最大化可再生能源供给。
“别看只是两个峰谷时段的小小互换,却可以让我们根据电网运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度小水电发电,保障全市安全稳定可靠用电,减少电量损耗,避免‘一窝蜂’挤占电网通道,合理配置电网资源,支撑新能源发展。”据国网丽水供电公司总经理夏翔介绍,峰谷时段优化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线损电量1600万千瓦时,节约成本678万元;可增加5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消纳能力,减少电网投资7.2亿元,最大程度地支持绿色能源的本地消纳。
创新关键词:“虚拟电厂”
而错峰发电对于丽水低碳经济更重要的是,为丽水的另一项创新“碳中和”举措——“虚拟电厂”打下了统筹管理的政策基础。
丽水全域绿色能源“虚拟电厂”,顾名思义,这是座看不见的电厂,没有厂房也没有发电机。但它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和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却能把丽水全域星罗棋布的近千座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小型电站和百万个分散的负荷用户聚集起来,让原本海量的无序资源变得有序可调节,帮助电网全天候24小时开动全马力为电源输送和负荷供能服务。
以水电为例,丽水市水电资源丰富,有八百多座小水电站。但是这些小水电散落在丽水山林峡谷之间,数量众多且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很难形成聚合优势。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很多新能源发电基本“靠天吃饭”,难以准确预测,不利于电力供应的统筹调配。
国网丽水供电公司力争建设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虚拟电厂”,借助光纤、无线专网及北斗通信新技术实现全域水电发电信息采集,依靠数字化的程序算法和市场化的管理手段,聚合55万千瓦可调节水电站和45万千瓦下游径流电站,以及新能源发电站,形成了一个可根据电网需求提供绿色零碳电能的百万千瓦级“超大号电池”。
“通过促进风、光、水等可再生清洁电的生产消纳,努力实现丽水电网100%可再生能源零碳供电,促进电源和用电单位的友好互动,打造生态节能型的未来城市。”夏翔描绘出了一个打造零碳发电、零碳用电的宏伟愿景,“我们正在景宁打造集配网自动化全覆盖、配网调控e指挥、县域虚拟电厂技术应用等为一体的生态微电网,构建库容小水电、季节性电网限额、可调节负荷等组成的弹性互动体系,建立新能源弹性接入、储能配额和最大消纳机制,建立县域级的源网荷储互动模式和新能源弹性接入模式,建成县域级、10万千瓦级的‘虚拟电厂’,实现县域清洁能源全供应。”
丽水不仅仅要在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遂昌碳汇购买资金由省机关事务局今年专项扶贫款中增加一笔资金购买,用于省机关事务局去年11月24日—25日举行的浙江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培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对应的碳汇。
目前,全省各级公共机构举办的大型会议活动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会议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生态扶贫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让丽水林权户成为‘卖碳翁’,让碳汇资源‘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持续’。”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雷金松表示,全市森林碳汇潜力巨大,林权改革启动早。基于这种优势,丽水先行开展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项目基地建设)试点,力争为此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径,为打造“中国碳中和先行区”打好基础,并将其纳入丽水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此外,2020年,丽水还组织编制浙江省首个地方性林业碳汇方法学——《浙江省丽水市森林经营碳汇普惠方法学》,并研究制定《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碳汇开发及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更加丰富。
“虚拟电厂”“森林碳汇”已然成为了《丽水市“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创建行动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市发改委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发挥丽水先天生态优势和后天低碳发展优势的前提下,丽水将在2021-2025年,打造涵盖能源利用、产业营运、城市运行、林地吸收等全领域、全口径意义上的“碳中和”“净零碳”城市,一方面促进林、草、湿地生态系统质优量升,发挥“固碳释氧”作用;另一方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减少碳排放,坚持“生态促经济”和“经济优生态”。
建立多层级“零碳”试点,丽水将在每个县区推选1-2个工业园区开展低碳园区试点,重点选取未来社区、花园小镇、“生态产品价值”试点乡镇等开展零碳乡镇(街道社区)试点。
开展低碳产品绿色认证,丽水极力推广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工艺方式,推行“对标欧盟、肥药双控”,探索碳封存、碳补集、碳回用等前沿领域,研究燃煤生物质掺烧、固废填埋气回用、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工业替代、电炉钢氢能还原等重点环节有效控排措施。
整体智治、惟实惟先,推动气候治理数字化转型,丽水建成启用了“花园云”等智慧平台,将综合推广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前瞻技术,打造“天眼守望,云台观星;万物互联、共享感知”全域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网络网格。
培育华东绿色产权交易所和“两山银行”等自主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丽水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碳交易市场,与国内主流碳交易场所开展合作交流。
建立完善用能权、碳配额、排污权等企业环境指标权益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丽水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项目、优秀企业流动和集聚。
推广电力、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全市范围内优化“风光水储一体化”综合供能服务体系,建设和维护好主城区1.2公里智慧充电服务圈,完善船舶岸基充电设施。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丽水将全力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推进重点库区水电工程,深化小微水电治理,兴建续建一批重大抽水蓄能工程,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农光互补、水光互补、山地风电、智慧储能,深挖潜力,推动丽水农林生物质发电原辅料收储利用高效便利化。
原标题:丽水迈向“碳中和” 践行高质量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