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丘市凌河街道石家庄村村南的高效农业产业园区,60个钢结构的大棚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建成后,这个150亩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将全部用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红芽姜的生产,一年可产两季,年产红芽姜900吨以上,按现在的地头价格计算,可实现年收入1800余万元。
建造这样一个钢结构大棚需要投资约30万元。钱从哪儿来?答案就藏在距此不远的凌河街道范家庄子村、王家赤埠村等10余个村。这些村已经安装了总共18MW的屋顶光伏发电,年效益能达1200余万元。除了留给村民和村集体一块,剩余部分可被转移投入到石家庄村这样的高效农业上,“蓝色”光伏+“绿色”农业,光伏反哺农业,为当地农民铺就了一条“金色”致富路。
50岁的吴中波是石家庄村的老姜农,是附近闻名的种姜“老把式”。这次,他又在产业园里建了个大棚。
吴中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从银行申请贷款120万元,三新融创公司给提供担保。我拿出30万元用于建设大棚及配套设施,姜5月份左右上市,产量约为20000斤,按时价10元/斤计算,毛收入20万元。一年种两茬,且上市比普通地块的早,价格更好。第二季1月份左右上市,产量约10000斤,即使按便宜价10元/斤计算,毛收入10万元,年合计毛收入30万元,全年种植投入约10万元,净收入20万元。”
“然后,我把贷款剩下的资金用于光伏电站建设。光伏发电扣除维护费用后,8年净收入150多万元,就可以抵顶贷款本金和利息。我们还能和企业再共享12年,每年我也能有几万元的收入。”吴中波说。
“大棚+光伏”,投资大棚的村民受益了,出租屋顶建光伏的村民受益了,为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干活的农民受益了,村集体也受益了,企业得到了什么?
“建设贷款由三新融创公司提供担保,农户无后顾之忧,对农户来说降低了农业投资的风险,对村集体来说,项目给集体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可观的收入渠道。对企业来说,有了园区及配套的加工车间,就有了稳定的优质货源和初加工能力。”山东三新融创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大海说。
“园区一年产出近千吨,附近其他地块一年一万多吨,总价值2亿多元,咱们新建的加工车间都有能力加工处理。”吴大海说,规模化的生产为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及全产业链提供了坚实基础,公司也能在全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这样的融合也给当地新能源与农业产业的后续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光伏项目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技术成熟,发电量稳定。”山东彤力得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孙英杰说,作为新能源企业,他们已成功运作5年,建成了覆盖安丘、辐射周边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160MW,2020年1-10月份发电8500万度,发电收入6000余万元。
“园区采用最实用、最先进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封闭式管理,山东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指导,监测到地头,品质有保证,安全无风险。”凌河街道党工委书记代锋军说。
“下一步,我们考虑可将村里1300亩可利用地全部利用起来搞现代高效农业,到那时,仅村集体收入每年就能达到200万元。”石家庄村支书吴中仁说。
原标题:光伏+农业,这里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