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朋友还记得,上一期我刚刚说过,2021年的风电、光伏装机不太可能达到1.2亿千瓦,结果,还没到2021年呢,20年就很接近了,真是,有点尴尬。不过,我还是坚持认为,2020年底的光伏组件供货非常紧张,21年的总体形势也只是刚刚好转。电池、组件产能是增加了,但是供应链跟不上,总体会出现木桶效应,而且今年产量还要填去年一部分窟窿,大家都懂。所以预计今年的全球新增装机不会超过170GW,主要是受到硅料产能的限制,其中中国市场新增光伏装机应该不超过65GW。开创一个新纪录没问题,但一下子干到65GW,甚至70GW以上,难度还是挺大的。
价格方面,我不认为今年各环节价格会大幅下降,主要影响因素依然是供求关系。硅料的扩产周期很长,满产后弹性比较低,这种情况下,我们大概率要重复去年的情形,硅料价格会有一定上涨,直到硅片企业和中下游能承受的极限。这个极限值是多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前两天张治雨老师写了篇文章,他觉得硅料可能涨到150,这个有点太夸张了。个人认为,每个环节都让利,光伏玻璃直接降到20块一平米,把全产业链的利润他一个环节全吃掉,不太可能,其他企业也没法容忍这种现象。如果硅料真涨到一定水平,一些停产的产能、海外产能都有可能重新参与市场竞争,把价格打下来。像他说的,签长单肯定是正确的战略选择,这没问题,但考虑到大家都是保量不保价,实际成交还要议价,这个就看各家的谈判能力了。
对逆变器来说,21年的市场环境并不算友好。一方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润更加微薄,另一方面,容配比放开会造成投资企业只需要买更少的逆变器就能满足电站需求。就像青海的领跑者一样,他没有增加组件安装量,而是把逆变器减少了20%,用这种方式提高容配比。
在组件总供应量一定的前提下,逆变器的出货量也会受到一定限制,任何一个项目,逆变器额定功率不可能超过组件的装机容量,给他盖了个帽。之前一类资源区容配比只做到1.1,1.2,以后可能直接到1.4,三类资源区可能飙到1.6甚至1.8,海外很多电站容配比也都比较高,大家可以算一下,看今年的逆变器出货能达到什么水平。
作为逆变器企业,今年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出路,做储能。很多地区对新建光伏项目提出要求,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比如10%、20%,1h、2h等等,来配置储能系统。这就给逆变器企业带来了机会。市场就在那,你不做就被别人抢了。我相信多数逆变器企业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跟客户的关系也比较到位,应该不存在问题。
再说说户用吧。去年的10GW,是不是很惊人?绝对的,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那今年,虽然政策还没公开,有没有补贴、补贴多少,大家都不知道,但我之前说了,大概率还有补贴,只不过金额少一点,规模再扩大一点,比如3-4分钱,10-15GW,具体多少我也说不好,但是,有一点很明确,指标用完后市场不会停,直接过渡到无补贴平价上网模式。
虽然补贴没多少,但是苍蝇腿也是肉,我还是建议大家争取一下。同时,如果政策允许、电网公司支持,可以按照直流侧,就是组件的安装量来申报,同时注意不超过50kW,这样20年拿到的总补贴金额是最多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光伏支架,这个领域得到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昨天中信博发了人工智能跟踪解决方案白皮书,不知道大家看直播没有,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这个领域的。今年是光伏平价上网第一年,没有了合理利用小时数对补贴的限制,增加的发电量都可以变成收益,哪怕是参与交易,只要我的度电成本足够低,是所有项目、甚至所有能源品种里最低的,那就放心交易吧。这个时候,所有增加发电效率、增加发电小时数的技术手段都有价值,都能得到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预计今年跟踪支架在国内(地面电站)的应用比例至少能翻一番。
原标题:2021年光伏市场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