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光伏制造领域已经有很多运用。多晶硅提纯和晶体生长中通过数字控制温度;压力,电池组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慧化流水线;在太阳能发电的输配环节,需要数字化输送和智能化电网相结合,以确保间歇性发电与常规用电的衔接……随着新技术加速产业变革,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呈现巨大发展空间。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光伏+数字互联”布局涌动
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让更多参与者深刻体会了ToB业务的发展形态,和ToC业务相比,能源物联网业务客户的价值敏感度高于价格。2018年,天合光能在光伏行业内率先发力能源物联网。目前,天合光能能源云平台业务在工业物联网、商业物联网和能源物联网细分领域均有多个实际应用场景。
天合光能能源物联网总经理方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天合能源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以能源管理为切入点,深挖用户能源和物联网数字化转型需求,打造设备、管理、节能、增效等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持续挖掘潜在价值,让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相互连接,实现数字物联网新体系。
据了解,在水泥行业,天合光能已经在某水泥企业的40个工厂运用物联网进行能耗的采集和管理。在光伏行业,如果未来数字化算法发展到比较高的程度,实现智能设计、智能运维、智能预测、智能发电,光伏发电效率预计可以提升5%—10%。
启迪控股旗下的启迪清云也在持续发力能源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启迪清云总工程师王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一方面,启迪清云自主研发了清云日衡光伏运维诊断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制冷运行管理系统和蓄热运行管理系统等多项“数字+”能源应用。另一方面,启迪清云推动分布式智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对绿色数字基础设施也起着支撑作用。集合启迪清云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式风电、高效制冷系统、储能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利用解决方案可应用于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中。
“光储并济、数字互联”的发力也让阳光电源不断拥有丰富的应用项目。阳光电源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张北县“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中,阳光电源为项目提供了逆变器解决方案,该项目承担着国家新能源科技装备示范、互联网电力智能调控示范、新能源电力示范等多项重大课题。
现在,不少企业的节能减排正从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数字化的诊断需求日益增加。方斌认为,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技术、平台、大数据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缺少细分领域应用场景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未来,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发展必然是互联网公司跟能源领域的头部企业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能源物联网的真正价值。
清洁能源数字化发展有待政策加码
尽管能源物联网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其培育需要多方努力,其发展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和时间积累。方斌认为,能源物联网的发展目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把现在已经积累的经验、想法、模式固化下来,需要行业花时间去积累。二是能源物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光伏行业的知识,还需要智能算法和模型、物联网专业知识、市场开发技能等,而此类复合型人才缺乏。三是市场对于能源数字化系统的价值评估体系尚需建立健全,数字化服务的价值观念还需要加快培养。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最近在《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促进多种能源协同互进,能源供需双向互动和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光储并济、数字互联’可以打破空间、时间、平台桎梏,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将被充分激发出来。未来,能源架构中将会最大限度吸纳清洁能源。”阳光电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提高新能源的渗透率,需要从技术路径和顶层设计上努力。
在技术路径方面,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品质。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光伏与储能的深度融合成为发展趋势,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在这种趋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顶层设计方面,清洁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要国家层面来统筹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健全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和价值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电价政策等。坚持市场化导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覆盖到多种逆变技术各个环节,“光储并济、数字互联”下的经济和能源利用,才能构建出更高效、更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数字化体系。
阳光电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新能源数字化发展之路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新能源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后,以光伏、风力、储能、氢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也必将在我国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原标题:抢滩能源数字化:光伏行业展翅欲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