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意味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碳市场首先管控发电行业的碳排放,未来会扩展到如钢铁、水泥、化工等其他重点行业。届时,如果在钢铁等高耗能企业用氢能代替燃煤作为燃料,那么可以减少大部分碳排放,有助于企业满足碳市场管控要求。”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陈志斌表示。
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魏蔚表示,《管理办法》的施行对氢能产业未来发展而言是重大利好。
在政策影响下,制氢技术路径和氢源的选择将迎来改变。“目前大量氢源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如何从生产‘灰氢’过渡到‘绿氢’缺乏一定引导。《管理办法》的推出将使化工制氢和煤制氢的碳排放问题得到重视,推动制氢企业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制氢。”魏蔚表示。
魏蔚强调,《管理办法》将会给 “灰氢”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因为“灰氢”需要配合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才能实现碳减排,这些技术的采用会增加“灰氢”成本,掣肘其发展。而“蓝氢”碳排放相对较低,因此政策对其产量及价格的影响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煤制氢最便宜,碳交易将拉高煤制氢价格,但可再生能源制氢相关项目建设、设备准备需要一定周期,规模化制氢还需进一步发展,因此未来短期内,更多“蓝氢”和“绿氢”被挖掘的同时,氢气价格或将小幅上升。
记者了解到,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高昂,主要是因为国内大规模的光伏风电都在偏远地区,距离用氢地较远,且目前电解水设备价格贵投资大。但即将启动的碳交易,可以摊薄成本,推动绿氢生产能力的释放,有利于降低绿氢的成本。
“长期而言,碳价将提升企业的碳排放成本,这意味着化石能源成本升高,清洁能源成本相对下降。企业将根据碳价格进行生产决策,这将增加企业对氢这样的清洁能源的使用动力,加大对氢能的研发使用,进一步降低氢能的成本,进而在碳市场中获得更高收益,形成清洁能源使用的正反馈。”陈志斌表示。
“另外,《管理办法》的推出或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氢能市场,并带动先进技术发展及关键材料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等。从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的成本降低。”魏蔚指出。
“政策对氢源的导向,有利于提升各方对‘绿氢’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确定氢是可再生能源的储能属性,并推动氢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氢液化与液氢储运技术的发展等。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魏蔚进一步表示。
原标题:“绿氢”离“C位”又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