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上海电力不断加大在沪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并将“绿色电力”的步伐迈向了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其中,在长三角地区控股新能源装机达130万千瓦;在长江经济带,正在围绕交通、建筑、工业、环保等领域,加紧布局综合智慧能源、分布式、微网、氢能、储能等示范项目,助力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能源生产消费绿色智慧转型。
上海电力西岸传媒港项目示意图,地下是供能的能源中心
一说到清洁能源,自然离不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上海电力的“能源版图”中,新能源的占比正越来越大。截至去年底,上海电力的新能源项目遍布浙江、山东、安徽、河南等20个省份,其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近585万千瓦,约占比35%。在上海,目前已经有漕泾可移动式光伏、长兴岛电厂厂内光伏项目、外高桥电厂光伏车棚等光伏项目。
新能源规模在增长的同时,创新也在同步。如果说大家熟悉了固定在某一场地的光伏发电站,那么“可移动的光伏发电”则带来更多的便捷。上海化工区漕泾移动式光伏电站就是利用公司空地建造的,分为漕泾一期工程、漕泾二期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40兆瓦。
奉贤海上风电的钢桩落驳
作为上海地区首个大型地面集中式、可移动式光伏电站,它采用高效的单晶硅电池组件,横排组件布置方式,体现先进高效的理念。它既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在该地块有新项目落地时,灵活移动。据新能源公司区域负责人刘卫东介绍,这一可移动光伏电站采用了桁架架构与配重块连接成网格状阵列,提高了光伏电站的稳定性和抗倾覆性能。打个比方,就像搭一组积木,最底下是一个基座,基座上安装支架,支架上铺设光伏板,有别于传统固定式光伏,这个基座便于拆卸,可以异地再次安装;同时,用可拆卸连接的标准化构件,方便配重模块和支架的安装、拆卸及转移,从而进一步提高可移动性。这一光伏电站采用预装箱式变电站,由工厂定制,组合方式灵活,占地面积小;更“聪明”的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后台远程实时监控,使电站的运行更加智能化,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在奉贤区杭州湾北部,去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电力奉贤海上风电坐落于此,是我国首个竞争性配置海上风电项目,也是上海市目前最大单体风电项目。它采用智慧风机、智慧风场、智慧运行及智慧互联网等海上风电前沿技术,致力于打造成为智慧海上风电的样板。预计2021年底并网投运后,每年可供清洁绿色电能近6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万吨。
奉贤海上风电项目集控中心变电楼在进行桩基锚筋焊接
其实,区域化推进分布式能源也是能源“清洁化”的一种方式。作为上海最大的供热企业,上海电力正尝试各种分布式能源的创新。
前滩能源中心外观
现已投产的浦东能源中心项目,是国家能源局“城市综合智慧能源供应服务系统”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城市能级提升、世界级新商务区建设,目前已为前滩区域内的办公、商业和酒店建筑提供约88万平方米高效环保的绿色能源。该项目在技术创新方面,采用高效蓄能技术,建设了“互联网+”分布式控制系统,充分运用“云”控制技术,高度集成的信息采集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全站运行实现全时自动化。这一项目与常规分布式项目相比,年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2327.28吨,年二氧化碳减排率为52%,相当于植树1万棵以上;年节能1933吨标煤,节能率21.8%;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2%,而一般行业标准仅为70%。
像这样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还有许多。上海电力已正式投运的还有化工区创新中心等3个项目,以及开始供能的世博A片区项目和西岸传媒港项目。无锡市经开区、苏州吴中经开区、上海临港新片区、张江医学园区等一批增量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而储备项目——长兴岛智慧岛项目拟依托长兴岛电厂“煤改气”工程,建设分布式能源站,为全岛供应生态能源,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综合智慧能源标杆。
前滩能源中心地下空间模型
上海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建东表示,公司已将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融入自身新的战略和“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今后发展中,要在战略布局上“立足长三角,面向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着力推动供给侧的清洁转型发展和需求侧的清洁能源替代,带动产业升级并赋能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氢能、储能、电氢替代等项目开发建设,推动智慧能源与建筑、交通、工业、美丽乡村等领域融合发展;加快能源数字化、智慧化研究、应用与服务,积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你见过可移动的光伏电站嘛?科技创新令能源越来越“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