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能源保障由“资源为王”转向“技术为王” 2020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发布
日期:2021-01-19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建筑部门用能需求,亿吨标油

建筑部门用能需求变化,亿吨标油

分燃料终端用能需求结构

2050年终端用能结构

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2020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展望报告从世界和中国两个维度,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研判全球及中国能源发展趋势。

报告认为,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因素交织下,能源行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担忧加快能源本地化转型,数字化变革正在不断重塑能源供需模式,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展望报告分析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一次能源需求短期冲击明显,长期看经济和人口增长仍将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增长。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和本地化转型。

建筑部门将贡献电力需求总增量的一半以上

展望报告分析,生产流程更优化、能源服务更精准、高效技术更普及促进能效水平提升。终端用能向生活消费侧转移更加明显,电气化率进一步提升,发电结构加快清洁低碳化。

新冠疫情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共享化加快发展,提升建筑部门用能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在参考情景下,建筑用能将贡献终端用能增量的54%。

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增长将更依赖于新型产业,更多来自国内消费扩大,更多用于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终端用能需求将是工业占比下降,而建筑(生活+商业消费)占比快速增加的趋势。

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叠加疫情下生活消费习惯向线上转移和“宅经济”的兴起,将推动建筑用能快速增长。建筑用能对能源的清洁化要求更高。展望期间即到2050年,电力和天然气将分别贡献建筑用能增量的66%和36%。

报告分为参考情景、加速智能互联情景、碳中和情景等,在加速智能互联情景下,居家智能化、居家办公一体化,家用设备大规模普及应用将提升建筑部门用能需求,2050年较参考情景增加14.6%。

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建筑部门电气化水平提升更快,2050年达65%,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对取暖、热水脱碳发挥积极作用,2050年占比约22%。

在中国,疫情加快了数字化变革,扩大了线上消费,提升了电器设备在服务业、生活中的应用,将拉动建筑用能增长。

受电器设备的持续增长,以及大气污染治理、基础设备日趋完善、清洁能源经济性提升等驱动,电力和天然气占建筑用能的比重将不断提升。2035年,电力和天然气占比分别达52.5%和18.5%,2050年分别达58%和19%。

此外,高端制作业及工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炼化规模的继续扩大等内在驱动,以及环境治理等外部牵引,使得工业用能结构呈现煤炭下降、天然气和电力提升、油品相对稳定的特征。中国的工业用能节约和优化潜力巨大,以炼钢为例,电炉钢能耗较传统转炉钢能效低40%左右,而当前中国电炉钢流程占比仅12%,低于世界平均的29%,远低于美国约68%的水平。

交通用能“一油独大”将打破,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

展望报告认为,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前需统筹碳排放达峰与碳中和,需要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驱动引领更加明显、绿色发展成为内在要求、开放共享成为常态。

报告预期,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将于2025年前后达峰,之后保持5年左右的平台期,而后进入下降通道,2050年降至24亿吨左右,2060年接近零排放。

产业升级、能效提升、节约循环理念深入等使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增速放缓,于2040年前步入峰值平台期。较为现实的脱碳路径将从边际减排成本低或为负的行业推进,电力和工业部门是减排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的保障正由“资源为王”转向“技术为王”,需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关系,打造多元、有韧性的低碳能源供给体系。交通用能多元化格局需加快形成,碳中和情景下,交通部门碳排放将在2025年前进入峰值平台期,而后快速下降,2050年降至4.8亿吨左右,2025-2050年间年均下降3.2%。

报告认为,我国交通体系的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将推进交通用能低碳化转型,交通用能“一油独大”局面将打破,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

道路交通运输的减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碳中和情景下,新能源汽车占比快速提升,2035年突破30%,2040年约50%,2050年近80%。

在碳中和情景下,可再生能源主要以电力载体被终端使用的特点决定了电力部门的低碳化将是整个能源变革的先导。2035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分别达53%和80%,较参考情景分别高8.6和22.2个百分点。

规模化生产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促进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35年和2050年风、光等非可再生能源装机将分别达19亿千瓦和35亿千瓦。

随着储能等技术不断进步、气电等灵活性电源比重不断提升、电力市场机制日益完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持续增长,2050年达6.7万亿千瓦时,占发电总量的52%。

报告认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将助推世界能源转型升级,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进一步拉低新能源成本,创新应用场景,变革商业模式,助推世界能源低碳清洁转型。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可与西亚、中东、南亚、非洲等风能、太阳能资源条件好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新能源技术研发、装备制作、产能利用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世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原标题:能源保障由“资源为王”转向“技术为王” 2020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发布
 
相关阅读: 中国能源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 南网传媒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