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这为高比例非化石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还是煤炭产能最多的国家。面对2030年碳峰值、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任务十分艰巨。
但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在由国际能源网全媒体平台主办的2020第五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CPIF)上表示:“我们还是有底气的。”
这种底气来自于目前光伏乃至可再生能源行业所取得的成绩,也来自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给光伏乃至可再生能源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未来光伏仍有比较大的降本空间。
国合洲际能源咨询院院长王进坦言:“担当碳减排的历史重任必须依靠光伏,光伏迎来了大好时刻。”
但是,碳减排、碳中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不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具体行动,达到知行合一。
2029年化石能源消费达峰
经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测算,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能源消费总量在2035年要进入平台期,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之内。化石能源消费在2029年之前要达峰,2029年以后,所有能源消费增量应由非化石能源替代。因此,“十四五”时期非化石能源必须加速发展。
而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首先要节约和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另外,实现碳中和的方式中,碳减排、碳捕捉和碳汇是很重要的方式。其中,主要的手段是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经过大致测算,如果说未来5年(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能达到增量,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至少要达到增量主体这个目标。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左右,相应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在60亿~80亿千瓦。这和目前的发展现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相信,在国内外宏观趋势的引领下,新能源行业必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经济大环境。在此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会步入一个量质提升的新阶段。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主任赵太平表示,“十四五”时期乃至“十五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五个并举”,即集中式和分布式/分散式并举、陆上和海上并举、就地利用与跨省外送并举、单品种开发和多品种协同并举、单一场景和综合场景并举。
业内专家、企业家为光伏发展献计
目前,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占有率较高,硅片占比97%,组件占比71%。
国务院原参事石定寰建议:“我们应该更好地融合,更好地把光伏行业、光伏产业更深入地融入到整个能源系统当中,使它真正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做好未来4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赵太平提醒还需要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注国土空间规划。我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在发展空间上逐渐受到约束。目前,我国在做“三区三线”划定,一定要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留下空间。结合国际上的先进做法,要在“十四五”研究提出各类可再生能源开发长远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留下空间。
二,要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因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以后,那个系统和现在的电力系统完全不一样。首先是新能源的消纳问题,近中期主要是以挖潜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另外,扩大平衡范围。从电网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实现风电和光伏之间的互补,降低对电网更新的要求。还要增加系统的整体灵活性,从发电、电网、用电三个方面实现系统灵活性的目标。另外,要构建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
三,关注创新和融合发展。新能源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整体发展、融合发展。
而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则希望未来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有一些突破和改变。
第一,建议制定与碳中和相适应的阶段性能源发展目标。碳中和的要求是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提升1.7~2个百分点,与之前提出的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相差较远。我们需要更积极的政策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第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最近,玻璃以及其它原材料大幅度涨价,让光伏新能源的成本降低出现迟滞和倒退。给出一个市场化的环境,让市场说了算,这是最佳的产业政策环境。
第三,建议国家引导国内的传统能源产业,主动谋划新能源的战略转型。
原标题:碳减排目标下,光伏行业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