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前,“强人”靳保芳创办晶龙集团时肯定有两个想不到:一是企业会做到那么大;二是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会被有关机构“依法调查”。
彼得伯恩斯坦曾在《风险》中感叹:企业兴盛或衰落、股市繁荣或崩溃、战争与经济萧条,一切都周而复始,但它们,似乎总是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时候来临。
但人生的机缘总有迹可循。1952年,靳保芳出生在河北宁晋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3年,当靳保芳11岁时,同样在宁晋县,一个叫刘宝华的男婴出生。
2020年10月17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宝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0“立冬”的第二天,业即11月7日,靳保芳被平度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留置的消息刷曝产业与财经媒体。
“被调查”这一年,靳保芳68岁!
上月底,这位光伏大佬参加了义乌晶澳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项目举行投产仪式。
一个半月前,靳保芳出席晶澳科技“云南曲靖二期年产20GW单晶拉棒及切片项目”的签约仪式。当天,他被授予“曲靖市荣誉市民”称号。
而今,“黑天鹅”突然降临。
一个上市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被调查”,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上周五,晶澳科技跌停!本周一,晶澳科技再跌停!
这是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回应。
11月9日凌晨1点,晶澳科技就《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被立案调查的公告》等相关情况、以及公司经营情况向投资者做说明的细节对外进行了披露。
牛新伟、黄新明、武廷栋、李少辉等晶澳科技四位核心高管同时亮相。
说明会称:经上市公司排查,突发事件不存在财务造假、大股东占款、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伤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情况。公司在对于这次事件的影响做评估,并积极和客户、市场做沟通。
晶澳科技是否考虑改选董事会和董事长?答案是:晶澳科技董事会、股东会会按照有关章程规范运作,各个高管也继续尽职分管各自业务。特别指出,陶然和靳军淼都在正常履职。
据能源一号:陶然为公司非独立董事、晶澳科技副总经理,为靳保芳女儿靳军淼的配偶。
有老员工说:“一个完整的公司所有的是有章可循,这一点晶澳做的很好,它让一个岗位一个职责,照章办事就行,是流程管公司,而不是人管公司。”
但不管如何,创始人与实控人被调查,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人间一晃数十年,是非成败转头空。
也就在2019年年立冬前,在一次“致良知”企业家活动上,靳保芳似乎真情流露:经营企业其实和做人是一样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危机。
“最关键是要守住自己的那颗心。”
1
干光伏那么多年,靳保芳的睡眠一向很好。
但在三年前岁末年初一个晚上,他却失眠了。
“到两点了都睡不着,想来思去,不到凌晨四点就起床了。起来后,他仍在反复考虑要在当天的晶龙集团年度干部管理大会给大家讲些什么。
在这为低调的企业掌舵人看来,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穿越了无数的产业陷阱后,他领导下的晶龙集团及晶澳太阳能都必须要做一次大变革。
这家企业在光伏行业的影响可谓众所周知,它是世界第三大光伏企业。而靳保芳本人也可谓功成名就,荣誉等身。他是晶龙集团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他在这家企业可谓说一不二;他也曾是独当一面的集体企业的经理,是电力局的局长,他是“河北好人”,邢台首富,他是全国劳模,他也是全国人大代表。
但就在2017年,也就在靳保芳66岁的年头,他说:“与其炫耀头上光环,不若拔除心上杂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政府和事业单位早已可以退休的靳保芳却声称,要带领3万员工,艰苦奋斗,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就在三年前,对于晶龙集团和晶澳太阳能而言,表面波澜不惊,实则企业内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职级上的序列整顿和调整在2017年初就开始了。终究,有的人上,有的人下,也有一些晶澳的中高管理层离开了。
这样的大调整,源于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给靳保芳带来的危机感和新压力。
(90年代天安门,80年代西柏坡留影;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晶龙集团成立于1996年,2009年起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晶龙的发展不可谓不成功,但靳保芳嗅到了新的风险和压力,光伏领域“今后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
靳保芳感慨:“十多年来,第一期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无锡尚德、LDK、保定英利和晶澳,发展到现在,英利是僵尸企业,另外两家已经破产重组。在最火的时候,大小光伏企业不少于万家,但大部分企业都死在竞争中。现在一线企业只有三四家,二线企业七八家,小企业也超不过500家左右。”
靳保芳分析,中国的光伏正在向大企业集中,经过激烈的竞争,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最终光伏大企业将超不过七、八家。从行业经济看,光伏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行业之一,因为行业好,全世界都在抢,应该说外国人在这方面抢不过中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自家人拼,“最终大鱼吃小鱼,强者胜。”
回溯晶龙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其经营相对稳健,在投资上基本没有犯大的失误,用靳保芳的话说就是“从来不瞎折腾”。
然而,历时经年,二十余载,在靳保芳看来,晶龙集团及其龙头企业晶澳太阳能本身,也囤积了不少“脂肪”和“病菌”,过了2017年,必须动一次前所未有的“手术”。
“以前那种思想,那种作风,那种经营方式、理念,必须进行一场革命,一场大变革。否则我们将前功尽弃,倒在激烈竞争中。”
由是,从2018年初开始:“能者上,庸者下”,靳保芳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如果你能力不行,又喜欢混日子,那就只能离开晶龙,离开晶澳,他希望3万员工把工作当做一种精神支柱,“为工作而快乐,而不是为工作而苦恼”。
也就在2018年年度管理干部大会上,靳保芳要求晶龙集团各级领导层都至少要做到几点:1、勇于担当。2、敢于负责。3、主动作为,大家千万不要混日子。4、勤于奉献。5.廉洁自律。6、坚持学习,“跳出集团这个小圈子,看一看自己与优秀人才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如果自己不主动改变,就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企业大变革背后,靳保芳对自己也仍然极为“严苛”。他不抽烟、不打麻将,不穿名牌、不打高尔夫。到香港出差,他住的是最普通的宾馆,吃的是路边的小店。每天的早餐,也就是两根油条,一碗米粥,跟在宁晋吃的一样。
靳保芳从没有配过秘书。每次出行,他都是一个人拎着箱子到处跑。他带领企业健全规章制度,堵塞违法违纪漏洞,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在他看来,无论何时,人只有接地气,才能干事、干成事。
也就在过去三年中,晶澳在资本市场的私有化也引起行业的极大关注。靳保芳曾说:
“资本本身不具备良知,但企业家可以赋予其良知。”
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是晶澳太阳能公司十九大之后的必然选择。”
当年,晶龙旗下的晶澳太阳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了10亿美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现在,我们的品牌在美国已经没有融资功能了,但是晶澳太阳能在美国第一批上市公司当中,仍然是中国目前经营状况最好的企业。”
随着行业的进展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变化,晶澳决定要回归国内、回归本地市场。靳保芳认为,晶澳在中国的11个生产基地经营情况都非常好,都不亚于一个普通的上市公司。
“在融资整合中,我们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市场政策、金融政策的调整,加快企业从国外资本市场回归国内的速度,力争在2-3年内实现2家公司上市。”
晶龙的发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达到世界级,5年内年收入达到千亿左右;二是企业管理达到世界级。
2019年12月13日这天,“天业通联”变更为“晶澳科技”,标志着晶澳正式亮相A股。
历经波折与各种猜测,晶澳“私有化回A路”终于顺利到达了终点。
成功回到国内资本市场后,晶澳的扩张明显加快。
2
有的人的一些天赋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而心理学家也说过,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和记忆可能会深刻影响其未来的性格发展。
在光伏圈的众多企业家中,靳保芳肯定称得上“老大哥”;而其行止又颇有些特立独行,他始终保持低调,基本不参加任何光伏行业的会议,更不会在行业的聚会中看到起与周边人觥筹交错。
近年,除了全国两会发声,靳保芳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如果要“深究”晶龙创始人的做事风格,可以从其童年经历及“一枚炸弹”背后的故事看出端倪。
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出发,沿308国道向东南行驶六十公里,就来到了一个叫宁晋的地方。因有滏阳河、漳河等大大小小九条河流在此汇聚,宁晋又有“九河下梢”之称。1952年,靳保芳就出生在宁晋县一个农民家庭。
童年的艰苦记忆对靳保芳而言印象深刻。其3岁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一起成长长大。靳保芳说,“孤儿寡母,这种家庭的艰辛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
五六十年代,河北晋宁地区不涝即旱,仅1956和1963年就曾发过两次大水,乡村被淹,全凭国家救济。“当时村民们,有被同盖、有饭同吃,相互扶持、相助相爱、共渡灾我感恩,我对社会没有怨恨,我心中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靳保芳的母亲是个争强好胜的人。
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了使靳保芳长大成人,有出息,节衣缩食供他上学。为了给他凑够每月的生活费,母亲的衣服补了又补,总舍不得买新的;家里养的几只鸡下的蛋,舍不得吃,全部卖出去换钱,还常常把细粮换成粗粮。
当时,在生产队干一天活才一毛多钱,为了供他上学,她也舍不得耽误一天。不仅如此,她还纺花到深夜,用织下的粗布换成钱。他每个月回家拿钱的时候,母亲从来没有短缺过。
每次看到母亲艰辛和疲劳的样子,靳保芳心如刀绞。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干出个样子,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为母亲争口气。
靳保芳13岁到离家七八十里的纪昌庄上学,都是步行。学校让学生半个月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常常走半个晚上,到家时,满天还挂着星光。为了见到母亲,腿走肿了,脚磨破了,从来没感到痛。
后来,在邢台上中专时,他每月回家一次,为了节省来回四元车费,他都是骑自行车回家。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炼,培养了靳保芳坚韧的性格: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而且比别人做得更好,只争第一,不甘第二。
1970年,靳保芳到宁晋县一个服务公司参加工作,他先后当过服务员、当过厨师,别人不愿干的活、不想做的工作,他都去做,“我曾经一天蒸过2250个馒头,当时没有机器全凭两只手,我也曾经烙过450斤面的大饼。”
1974年,中专毕业后,靳保芳到县农机局上了班,先后当办事员、打字员、通讯员,也当过办公室主任。1984年,看见农机公司濒临倒闭,靳保芳主动请缨、担任了农机公司经理。
担任经理后,借鉴农村联产承包制经验,靳保芳率先在流通行业搞起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各门市实行了承包经营,职工收入与指标完成情况挂钩。收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
由此开始,历经八年的努力,他竟然把一个面临倒闭的单位搞成了全国农机系统的一面旗帜。
靳保芳的人生由此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3
也许你想不到,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一百多年之后的1992年,在河北宁晋地区,居然还流传着“电灯不明,电扇不转,打开电视看再见”这样的民谣。
彼时,电力滞后,已严重影响宁晋县经济的发展。那些年,一个变电站管七个乡的供电,电力不够,所以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只能轮着看:先让这三个乡看一会儿,再让另外四个乡看一会儿。
老百姓怨声载道,宁晋的领导班子坐不住了。1992年春节前后,春寒料峭,县委派人把农机公司做的风生水起的靳保芳被县委常委会点将,来到县电力局救急解困:受命出任宁晋县电力局党委书记、局长。
彼时,靳保芳正好四十岁。
靳保芳心急如焚。新官上任,他烧起了第一把火:投巨资购买电力指标,整顿,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当他把投资七八千万元用于电力事业发展的底牌亮出来时,局里局外一片震惊。
七八千万元对于当时一年的利税才五十七万元的宁晋电力局来说,可真是个天文数字。职工们担心,甚至连局领导班子成员也有顾虑:如果是旱年,农民浇地、浇果树,用电量比较大,可是如果遇到雨水充足的年份,电卖不出去的话,光利息就是一个背不动的包袱。
靳保芳说,唯有大投入才有大发展,干大事业总要冒一些风险。
首先要购买用电指标。他想门路,托人情,三天一省城,两天一市局,人跑瘦了,嘴磨破了,最后终于筹措到一千二百万元,购得九千六百千瓦电力指标,相当于该局前八年购买指标总和的三倍!
第二把火是机构改革。来到电力局,他很快发现这里官多兵少,人员繁冗,甚至人浮于事。改革的第一波调整结果是:19人被免职,27人得到调整,下岗分流出60名员工兴办三产,而且非常迅速果断,没有给关系网、人情网留下一点活动时间。
第三把火,烧向了“人情电”、“权力电”。用电掏钱,天经地义。可是靳保芳上任后了解到,有二百四十三家用户欠供电局电费累计达一百六十二万元,拖欠最长的有十二年之久。拖欠电费,已成为局里的一个沉重包袱。
一个仅居住着十六户人家的供电局家属院,别看住户不多,用电量却大得惊人。因为用电不掏钱,家家取暖用电,做饭用电,有的人家里的鸡窝兔舍里都安上了电灯。有一年冬天曾烧坏两台变压器。这些人还心安理得,说:管电的就该“近水楼台先得月”。
整顿,先从局内开始。他上任后,给十六户电力职工安上电表,按月收费。一个月就节约用电二万多千瓦时。随后,他与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系,设立了巡回法庭,聘请了两名长年法律顾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依法追回了一百三十多万元欠款,啃掉了这块令许多人头痛的硬骨头。
无疑,靳保芳的改革触及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些人暗中对他报复。
1992年秋的一个晚上,不知哪个丧心病狂的家伙给他家里投放土炸弹,把厚厚的大铁门炸了一个大窟窿,所幸的是,全家人都在屋里看电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第二天,县领导闻讯后赶去他家慰问,却没碰上靳保芳。原来他一大早照常到电力局上班去了。
事实上,这件事对靳保芳的触动也很深,这种在电影里才有的恐怖镜头,却在自己身边真实上演,爱人和孩子都吓坏了。“一是想不到会有人炸我的房子,二是不理解。因为我搞改革,不是出于个人恩怨,而是为了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都说电力是“电老虎”,“玩老虎,怎能没风险?”
事后,靳保芳这样安慰家人,也颇有自嘲的意味。而这件事却更坚定了他搞改革的决心。
1995年他借鉴海尔的经验,在企业推行末位淘汰制,每年对中层干部进行考评,后5名降职或免职。
4
晶龙的诞生,可以说有偶然也有必然。
彼时,为了安排电力局的分流人员,靳保芳在抓电力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兴办多种经营。事实上,为给宁晋县电力局精简下来的人员找口饭吃,靳保芳曾尝试了多种行业,但都不太成功。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靳保芳听说河北工业大学有个用“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技术生产单晶硅的项目,该产品可用于二极管、集成电路和太阳能发电,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专利。
这正是靳保芳所追求的高科技,同时搞单晶硅需要有巨大电能作保障,而这正是电力部门的强项。这让靳保芳极为欣喜:机会来了!
话虽这样说,但是如何让这个“高大上”的项目落户宁晋这个没知名度的小县城,靳保芳还是颇费了一番脑筋,也上演了新版“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才终于说动了开发这项技术的负责人、时任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的任丙彦教授。利用任教授的技术,县电力局办起了晶隆半导体厂。
有任教授这个技术权威坐镇,确保了晶龙集团雄厚的技术实力;技术实力雄厚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水平,对此晶龙开始引进最先进的管理经验。
1997年,宁晋县电力局拿出晶隆半导体厂的一半资产,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合资建起了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之所以没有拿出全部资产来搞合作,靳保芳还有更多的考虑: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活学活用到企业另一半的资产经营上,谋求企业更大发展。
若干年后的今天,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评价:正是得益于合资“拿出一半”的战略决策,晶龙管理水平迈出坚实步伐,与世界光伏产业中的名企实行强强联合,实现借力借势发展,从而走出宁晋,走到了邢台、廊坊、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福建、香港,甚至走出国门成立海外公司。各方先进的管理相互渗透、融合,把一个纯粹乡土化的企业,打造成了跨国企业集团。
借技术,请来了任教授;借管理,搞起了第一个合资企业。靳保芳“草船借箭”的故事远不止这些,他还有个更大手笔:借人才。
晶龙集团的人才国际化,是从引进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人——澳籍华人、经济学硕士杨怀进开始的。
杨怀进促成了晶龙集团与澳大利亚光电科技工程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的三方合资,成立了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并引来一批海外博士,还一手策划了晶澳纳斯达克上市。
2007年2月7日,对靳保芳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任董事长的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此时,晶澳成立不到两年,投产还不足一年。
时过境迁,如今晶龙已经走过二十五个年头,靳保芳说:“在市场火爆期,我们将利润用于扩大企业竞争力,基本没有投资失误。就这样,晶龙从3台单晶炉起步,做到了世界光伏的领军企业。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三年全球光伏市场危机等困难时期,我们从未丧失过信心。
“我们做到了任何时候都忠诚于行业、忠诚于市场,不瞎折腾、不搅局,为行业健康发展不遗余力。”
5
晶龙和靳保芳本人给行业的一大印象,就是稳健。而其领导的企业二十余年得以长足发展,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家人的“逆势决策”。
当自己的产品遇到了火爆市场,价格打着滚儿地往上翻时却作出“甩货”的决策,你会不会认为这个老板疯了?
尽管已过去很多年,但晶龙集团中层干部们仍记得靳保芳当时这个近乎疯狂的决策。
“甩货!所有的原材料和产品,哪怕降价处理也不留一点库存!”2008年8月底,刚刚从南方考察市场回到宁晋的靳保芳,召集集团所有中层干部开会,突然宣布了这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策。
要知道当时的光伏市场,堪称“如日中天”。以晶龙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单晶硅为例,一片薄薄的6英寸硅片能卖到60元,而且是客户预付款等拉货!
所有的问号,很快就被拉直了。这年9月,光伏市场价格开始下行,进入10月愈加明显,单晶硅片从每片50元一路跌到30元。
此时的晶龙却已资金回笼,披上了一件度过市场严冬的“棉袄”。
事后,大家算了一笔账,仅2008年9月一个月,晶龙就赚了净利润1亿元,假如错过这个月,市场突变,就得赔上1个亿,里外里等于多赚2亿元。
靳保芳如此决策的背后,是对我国光伏产业过热导致市场风险的准确预判。
当时沿海一些地方,光伏业热到卖袜子、卖服装的纷纷转行进入,许多家庭买上两三台线切机,再买来几根单晶硅棒,切成片就开卖。他断定:“一个产业热成这样,不讲技术参数,不谈产品质量,绝对不正常,市场在酝酿风险,随时可能洗牌。”
巴菲特曾说,重要的不在于什么时间进入,而在于什么时间退出。但对靳保芳来说,把握进入和退出时机同样重要。
2008年10月,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一下子陷入困境,各种生产建设活动大大压缩。但靳保芳却反其道而行之,果断拍板,要求加快晶龙邢台园区、宁晋园区的建设进度。他可不是头脑发热拍脑门子作出决策,而是事先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此时,钢材价格大幅下滑,建材、用工等成本也相对下降。
结果,一算账,晶龙下半年招标的两个车间建设项目与上半年相比成本下降了25%。原计划1亿元的投资,一下子就节省出2500万元!与此同时,晶龙抓紧引进设备,扩大产能,与日商签订了购置194台线切机合同。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对方产品积压,原本7亿元人民币的合同,对方将货款降低了12%,这样,晶龙又省下了9000万元。
光伏业在短短几年中,一直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火到睡着觉钱捆子就砸下来了,冰到银行纷纷抽贷。
冰与火的考验,的确考倒了一批曾经叱咤风云的光伏豪杰。他们在火热市场中雄心勃勃、豪情万丈的巨额投资,转眼间竟成为市场寒冬中企业雪上加霜的沉重包袱。
但是,经过光伏寒冬的洗礼,就在国内不少光伏巨头因种种原因陷入亏损泥沼的时候,晶龙集团资产负债率只有36%,晶澳公司资产负债率55%,保持行业最佳,可谓“稳坐钓鱼船”。
“考验一个企业家的决策能力,不是在困难的时候,而恰恰是最红火的时候。” 靳保芳坦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从未离开过自己。
他认为,大者并非恒大,强者并非愈强,欲求基业长青,唯有求新求变。
在各家光伏企业对行业发展陷入迷茫时,晶龙集团果断踏上转型之路,主动放弃世界第一,停止电池业务的扩展,开拓下游的组件业务,并进军光伏电站服务领域,不断提高企业的硬实力。
晶龙集团一位高管曾感慨:“靳总确实有着好企业家对市场超乎寻常的敏感。”那么,这样超乎寻常的市场敏感来自哪里?我们也许可以在靳保芳平时的时间分配上找到答案:创办企业后,数十年如一日,1/3在工作,1/3在考察市场,1/3在学习。
但事实上,晶澳也曾有过生死时刻。
2010年,晶澳太阳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然而从2011年底开始,国际对中国光伏行业发起的“双反”,迅速让中国光伏制造商们陷入困境,国内光伏行业开始了长达两三年的挣扎。
彼时,坏消息接踵而至,光伏企业遭受重击。股价暴跌、融资能力尽失、业绩亏损、高管离职、裁员……甚至还有多家企业还纷纷收到退市警告。
晶澳自然不能幸免。晶澳太阳能2011-2013年连续亏损,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64亿元、-16.62亿元和-4.74亿元。
晶澳如何“起死回生”,渡过那段最艰难的时光?鲜有确切资料。
到了2017年,靳保芳开始参与“致良知”四合院的课程学习,他曾在学习心得中写到:我心中对事业的真诚没有变,做人的那种质朴没有变,对组织对社会对自然的敬畏没有变,心中长存的那份感恩的心,我永远都没有变。
6
三年里,“致良知”似乎对靳保芳影响颇大。
当然,也影响了晶澳的员工和管理层——也就在这三年,一些“老资格”的高管陆续离开了晶澳。
企业与领导者气质上,晶澳和靳保芳依然特立独行。
用业内人士的话评价,就是“低调”;但低调无以全面评价一个企业或领导者的“风格”。
众所周知,靳保芳几乎不参加光伏行业里的任何活动,更难言发表长篇大论。
但靳保芳在“2019雁栖湖企业家论坛暨未来之星学习会”做了题为《依道而行 行稳致远》的演讲。他说,经过两年半的致良知学习,持续地明心净心,“我和我的团队心灵品质都得到了质的提升,生命状态焕然一新。”
犹记得2018光伏“531”后,不少龙头企业在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下,上书国家主管部门,走访上报。
彼时,靳保芳选择参加“致良知”四合院组织的江西游学,到井冈山感悟红色精神,到落星亭与圣贤灵魂对话。“我选择相信圣贤,相信国家,相信国家出台政策必有其长远的考虑。”
从井冈山回来,靳保芳在公司专门作了《沉着应对危机,光明就在眼前》的报告。
晶澳由此调整策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并夯实全产业链的布局与扩张。
2020年前三季度,晶澳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66.9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95%。
前景一片光明,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靳保芳却“被调查“了。
靳保芳曾说过:"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
但面对“黑天鹅”事件,很少有人能“走在变化之前”。
原标题:靳保芳:征战光伏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