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落后
新光硅业的专家曾对外宣称,新光硅业的技术强于洛阳中硅。然而,据调查,洛阳中硅在2011年前后也进行了停产“实施技改”,但不久即恢复生产,当前已经满产。2014年上半年,洛阳中硅多晶硅产量已达5000吨。
公开资料显示,新光硅业的前身是“峨嵋半导体厂”,2000年公司从俄罗斯引入“改良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在国内调试时,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下称“有研总院”)承担总设计,峨嵋厂的建立也是由有研总院设计的。2001年新光硅业成立,峨嵋半导体厂的技术及设备划拨到新光硅业。但有研总院在新光成立之后把技术放到了洛阳中硅,可以说洛阳中硅高科和新光硅业在核心技术上是两家花开并蒂。
既然新光硅业与洛阳中硅的技术“师出同门”,那么,为何宣称比洛阳中硅技术还先进的新光硅业却停产至今以致走上破产之路?
据了解,当多晶硅价格上涨到18美元/公斤以上时,技术实力较强的公司一般能将成本控制在15美元/公斤,即使在盈亏成本线附近也会满产,毕竟设备不用折旧成本也在那里。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新光硅业迟迟不恢复生产,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其生产成本太高。
管理混乱
新光硅业持续亏损大幅吞噬川投能源的利润。对此,川投能源一直将其归咎于
光伏产能严重过剩,欧美对华光伏“双反”,多晶硅倾销,导致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市场价格低于公司生产成本价。
然而,当诸多多晶硅企业开始恢复生产甚至满产,新光硅业却依然停产。
记者注意到,2011年,在乐山,除了新光硅业停产“实施技改”,同为国企的四川乐电天威硅业也于当年11月“停产技改”,但身为民企的永祥硅业却一直在生产。
事实上,作为国企,新光硅业的管理存在诸多弊病,公司缺乏活力,管理低效和混乱是竞争力缺乏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