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光伏产业园区,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高达2.8元/千瓦时,几乎是国家补贴标准的7倍。同时,嘉兴市政府还成立了10亿元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为光伏分布式项目提供担保支撑、抵押。
嘉兴是被GDP冲昏了头脑,还是另有企图?位处江浙交界,向来精明、务实的嘉兴人究竟欲意何为?
8月4日,国家能源局在嘉兴召开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交流会,推介“嘉兴经验”。
或许,嘉兴看似冒险的举动终于有了合理的答案。
光伏救赎
嘉兴是中国光伏产业重镇之一,2011年随着欧美光伏“双反”制裁和整个产业的产能过剩,约占嘉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70%的欧美市场一夜之间丧失殆尽。
多晶硅价格从350万元/吨,一路下滑至仅22万元/吨,远低于平均30万元/吨的生产成本。嘉兴原有的60多家光伏企业陷入困境,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出现了亏损,其中1/3的企业滑向破产的边缘。
嘉兴,乃至中国光伏产能不得不为过分依靠欧美市场付出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嘉兴发展分布式光伏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巨大的产量,如何在内部消化?尽管2011年、2012年嘉兴市先后入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并实现1.5万千瓦的装机,但这对于嘉兴地区动辄就100万千瓦的产能无异于杯水车薪,政府一次性的补贴也只能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只有在技术上创新,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光伏产业才有根本性的出路。”沈福鑫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嘉兴市的光伏企业就开始陆续转型,一些企业停产了常规多晶硅产品,而将主力投入到新款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当中;一些企业则转型为电站的开发、建设,主攻系统配套。
两年前,国家能源局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将2015年太阳能发电目标从达到10GW上调至15GW,光伏组件成本定位在7元/瓦,发电成本定位在0.8元/千瓦时,早以使精明的嘉兴人嗅到了市场的气息。
“只要光伏组件成本小降到7元/瓦以下,在中国做市场就将拥有盈利的空间,就有资本运作的可能。可以说嘉兴市为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已经做好了准备。”沈福鑫表示。
2013年,就在大多数城市和企业还在抱怨0.42元/千瓦时的国家补贴太低的时候,嘉兴市提出,2013年至2015年在嘉兴光伏产业园区内所建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施2.8元/千瓦时的超高额补贴。这几乎是国家补贴额度的7倍。
一时间质疑四起。有人质疑嘉兴过高补贴会伤害产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产业投机。也有人怀疑这不过是一场政府的作秀。然而,只有嘉兴人自己明白这对于嘉兴光伏产业发展的迫切作用。
“这是一剂强心针,也是一次资本运作。”嘉兴市秀洲区副区长、嘉兴光伏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章澜告诉记者,国家和一些地区的补贴看起来额度很低,加起来一般只有0.7-0.8元/千瓦时,但是,一补就是15年。而嘉兴光伏园区的补贴尽管额度达到2.8元/千瓦时,但是只有3年的时限。如果算总账嘉兴的补贴反而较少。
嘉兴希望通过以资金换时间,尽快盘活光伏产业产能,发挥出政策的最佳效果。一方面实现自救,另一方面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就在嘉兴推出高额补贴的同时,嘉兴光伏园区总计已签订了近200亿元的光伏项目,重点围绕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链的中后端环节、装备制造环节,光伏发电并网及储能技术,各类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投资、运营维护所展开。
资本的运作
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大门已经打开,嘉兴对于未来的市场野心勃勃。
按照嘉兴市的规划,到2015年,光伏产业的总产值约600亿元,形成2-3家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与品牌的光伏企业。到2020年,全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嘉兴光伏高新园区,应用推广目标是形成500万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的容量。
并且,嘉兴计划通过光伏装备产业基地、产业技术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区域电网建设和政策集成支持等五项内容的相互配套,即“五位一体”的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突破光伏产业困境和应用的合力。
然而,“五位一体”的设想和愿景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由于此前光伏产能过剩,银行、社会资本对光伏产业基本都是退避三舍的态度。如何调动资本对产业的信心成为产业整合的关键。
面对资本的疑惑,只有政府能充当“徙木为信”的角色。同时,还要排除市场对于政府干预过多的担心。为此,政府必须学会利用市场以及避免简单地行政干预。
2013年,在嘉兴市政府主导,由企业和资本市场共同参与的光伏产业发展基金开始运作。
政府通过为光伏分布式项目提供担保,而取得资金的支撑,同时通过第三方监管公司和金融公司将企业的资产和收益权做为抵押。
政府、企业、资本市场三方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吸引了投资的进入。
章澜介绍,国家分布式光伏的电价政策以及目前的光伏电站成本,首先保证了电站的长期盈利能力。政府其实需要做的,是将长期盈利转变为短期资本盈利模式,并通过工程质量监控来防范短期投机的产生。
嘉兴光伏园区,对于入园分布式光伏项目,首先会要求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自由资产投资,之后通过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平台,结合分布式项目融资需要给予一定支持。例如,国家开发银行会根据光伏发电的政策,在工程结算,电费结算等方面采取区别于一般企业贷款的政策,在利息计算、还款周期上更加符合分布式光伏长期收益的特征。
此后,再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将初期所需的设备一次性投入资金,通过租赁的方式在时间上进行稀释。
最后,鼓励企业加入光伏产业基金,将项目收益权作为抵押的贷款资质,将未来的部分收益让渡给基金的方式,缩短资金回报周期。
嘉兴政府在光伏产业基金中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政府资金,而是通过政府信用树立产业信心,并通过政府的种子资金,对产业资产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整合,打通资本与产业之间的隔阂。通过金融手段进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进入市场。
目前,整个嘉兴光伏产业基金的滚雪球式的发展规模已经达到10亿元。
只要能够保证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在未来15-20年能够正常发电,就为依托于此的庞大的金融体系和产业建设提供了利润支撑。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防止系统性风险,嘉兴市制定了严格的第三方光伏电站质量监督和运营监测体系。
嘉兴采用了统一的运维管理模式:由产业园区下属国资公司出资成立专业运维公司,负责辖区内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费结算、运行维护等服务工作,并与电站投资方签订《项目安全责任书》,选择有良好信誉及偿付能力的商业保险公司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覆盖全面、保障完善、投保简明、补偿充分的保险保障。
统分管理
除资金外,制约着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就是屋顶资源。没有屋顶,分布式光伏就成了无本之木,不要说盈利,就连安装都成为问题。
在原有的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的屋顶分属于不同的产权人。会由于产权人的变化或企业的搬迁,对屋顶资源的归属产生纠纷。这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埋下了极大隐患。
为此,光伏高新产业园区管委会下设实体公司,对园区屋顶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力量排摸园区内的屋顶资源,并提前与屋顶企业签订安装光伏电站协议,对厂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年综合能力超过3000吨煤的新入驻企业率先提出同步建设光伏电站的要求,达到充分开发屋顶资源的目的。
同时,由嘉兴光伏园区作为独立第三方见证人,统一与园区屋顶业主和投资方签订协议,制定规划,统一屋顶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标准。根据投资方的实力合理分配屋顶资源,园区管委会整体掌握、统筹安排屋顶资源,平衡分布式电站建设资源的分配。
嘉兴市政府并没有以政府强权的形式改变园区屋顶的所属权,也没有成为屋顶资源的垄断经营者,而是将公共管理模式下的资源统一规划,与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化运作结合起来。
在尊重业主产权的基础上,统一管理,利益共享。这一模式,不仅打消了投资商与屋顶业主在建设项目过程中的顾虑,为项目的加快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大大提高了屋顶业主的积极性,同时解决了部分因企业破产弃电、周末用电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免除了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企业的后顾之忧。
沈福鑫表示,如果说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资本运行层面,嘉兴市体现了浙江商业文化的灵活,那么在屋顶管理方面则体现出苏南模式集体化经营的特点。
这种集中规划、独立经营、第三方监管的模式,使得分布式光伏发电既能体现出其灵活多样的特点,又能够适当地进行集中生产和管理。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在园区,在路灯、户外棚体、居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建设中也能够做到集中连片的集中建设,从而大大降低了对于配套设施、费用核算以及电网建设的成本。
目前,嘉兴市已经规划了12个3000-6000千瓦装机的集中连片区。待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也可以集中向管委会、当地发改委、住建局、电力公司等部门提出综合验收申请。
目前嘉兴屋顶管理模式在浙江全省推广以取得明显效果。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已备案分布式项目138万千瓦,开工67.3万千瓦,已并网14.5万千瓦。
今年上半年,嘉兴规模以上光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59亿元,同比增长31.1%;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3倍。
“嘉兴经验”无疑给各方提供了分布式可实施的经验,而其政府的投资管理和公共管理模式更值得引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