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少、产出多、见效快,是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近年来,舒城县抢抓机遇,大力推动光伏扶贫工程,充分利用“板下空间”,延伸收益链条,让“阳光银行”惠及贫困村和贫困群众。
光伏发电为贫困户“增光”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草木繁盛,花鸟为邻。在舒城县庐镇乡,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光能被转化为电能输入电网,产生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庐镇乡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位置偏远,与桐城市交界,贫困发生率高,摆脱贫困压力较大。对此,该乡牢牢把握光伏产业增收机遇,全乡13个村均建有60千瓦光伏发电站,其中小街、大桥等5个贫困村建有2座以上的光伏发电站,全乡年发电总量110万度,集体年增收100万元,开发多个公益岗,光伏红利惠及1578户贫困户,“阳光银行”正照亮脱贫致富路。
“板下经济”延伸“阳光财富”链
在舒城县张母桥镇长堰村,占地38亩的光伏发电板下,当地杭白菊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此种满了金银花和杭白菊。贫困户周家好在此采摘务工,按斤计价获取报酬。
“光伏电板下套种金银花和杭白菊,既可以发电,又能节约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张母桥镇扶贫工作站站长胡文友介绍,“除合作社种植外,我们有35户贫困户认领种植,与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认领的35户每年可额外增收1000元。在采摘旺季,像周家好这样在基地务工的农户还有50多名,包括10多名贫困户,平均每人每天采摘20余斤,获得70元左右的报酬。”
利用光伏电板下方空间种植金银花和杭白菊,是张母桥镇开展“农光互补”的重要探索举措之一。光伏板上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下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助农增收。
舒城县积极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充分释放“阳光红利”,多渠道开发光伏公益岗,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此外,该县充分利用光伏电站“板下空间”,探索发展农业种植、养殖、苗木培育等“板下经济”,初步形成“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模式,带动贫困户获得生产性收益,“阳光银行”正在照亮脱贫致富路。
原标题:安徽舒城:“阳光银行”照亮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