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桂林龙胜的南山平均海拔1850米,算不得太高,但仍让初来者有空气稀薄的缺氧感觉。
要紧的是盘旋而上的山路,十步一拐弯、百步一回头,从县城到山上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时常出现的大雾天气也会延长行程,没有高超的驾驶技术难以驾驭上山的路途,抑扬顿挫的颠覆感对身体也是一种考验。
首上南山,需要勇气。常驻南山,更需刚毅。
广西大唐桂冠新能源有限公司南山风电项目就隐于这片远离城市的地方,风机设备与山水星空相得益彰。 早在2010年,一群大唐风电人到此挥洒汗水,住帐篷、睡板房、吃泡面、走山路,历经政策多次变化、资金中断等风险,在没电缺水的环境中遇山开路、逢水架桥,在群山之中无中生有,树立起30余座风力发电机,创建了一座5万容量的风力发电站,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数年功夫为社会输送清洁能源近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燃煤约12.8万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艰苦卓绝,成就南山风电项目
南山难。南山风电项目建设初期,从山下到山上没有硬化的道路,南山多雨的气候条件导致上山的路成为“水泥路”,甚至经常出现塌方、泥石流现象,南山风电项目的建设者经常要绕道湖南才能到达项目建设地点,90公里的路程来回需要近10个小时。汽车在狭窄的道路上行驶,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悬崖,悬着的一颗心只在出发与到达时才觉得安定。
南山多雨,可以数月连绵不断,同时由于南山的高海拔特点,致使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近10摄氏度,早穿棉衣午穿纱在南山亦是常态。
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南山风电项目的开创者没有畏缩,他们用足迹丈量土地,用攀登征服海拔,在群山连绵的环境中创造了南山风电场。
事在人为,以技术改造手段优化生产条件
夏季是南山雷电多发季,雷击会损坏跌落开关导致风电场和附近的电信基站断电,加上降雨导致交通中断,南山风电场就变成一座“孤岛”。此外,优质的风资源不能及时转化为电能也让人着急。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与其望天而动不如主动出击,该公司确立人定胜天的思想,绝不向外在因素妥协,决心对南山风电场实施输电线路改造,彻底扭转受雷电天气影响的不利局面。2017年,南山风电场架空线路改地埋线路工程开始启动。
工程开工建设后,一些问题便随之而来。风机设备主要建设在山顶,架空线路从一座山头接向另一座山头,而地埋线路必须要从山顶沿山坡到山脚挖开一道沟。现实的环境给施工出了一道难题,出于环保需要,施工建设要减少山体植被破坏,因此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上山开展作业,而且部分地埋线路必经之处是沼泽地带,机械设备毫无用武之地。
不服输的大唐风电人坚决不向困难低头,不能使用机械设备,那就采用最原始、最简单的人工开挖方式。于是,一群人手拎肩扛带着铁铲、钢钎、铁锤开始作业。相对于机械作业,人工挖掘的速度缓慢了许多,但也具备一些超越机械作业的优势,人工挖掘方式大大减少了机械作业对山体植被的破坏面积,最大限度保护了自然环境。
顺势而谋,推动风电资源进一步开发
经过南山风电场多年运营,证实南山区域的风资源比较优质,具备进一步开发的条件。2020年,南山二期风电项目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的《关于公布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要求,南山二期风电项目须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实现投产发电才能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为项目建设带来极大挑战,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工期再次被压缩。
参建方施工人员籍贯多为广西区外,春节返乡后受疫情影响难以返程复工,为尽量减少疫情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确保实现年内全面投产,完成“保电价”任务,该项目业主方管理人员坚持疫情防控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密切关注陆续返程的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情况,积极做好复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梳理施工任务和问题,排查安全隐患,确保项目具备安全复工条件。该项目业主方管理人员还大力开展项目征地工作,仅上半年就完成全部风机位征地工作的88.23%,为项目复工后快速施工创造了先决条件。此外,该公司联合施工单位、设计方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选先进、树典型,以党员带头、群团参与促进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截止8月底,南山二期项目已完成风机基础开挖10基,混凝土浇筑5基,集电线路敷设9.01千米,道路施工18千米,向全面完成“保投产、保电价”目标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