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老虎财经独家首发报道《中国单体最大地面光伏电站竞标“疑窦”丛生,天合英利谁将胜出?》,第一次披露了这个光伏行业巨头所关注的最大光伏电站项目的竞标全过程,并揭示了这个过程中所丛生的“重重黑幕”。之后,第一财经、证券时报等媒体跟进报道,并对云南省发改委进行了采访,所得结论互相矛盾,闪烁其词。从目前各方的追踪报道和调查来看,该光伏项目的竞标至少存在几个无从回避的问题:1.该项目可能没有经过发改委的同意即在交易所暗中操作,违背了因为此前云南白药事件而确立的判例原则,“国有股权转让需经全部门审批,未经全部门审批的国有股权转让一律无效”;2.该竞标过程中对投标企业的规定十分苛刻,即使目前天合、英利两家光伏巨头都可能无人法满足交易所的条件,这意味着,本次竞标可能就是一个“过场”,真正的深意无人知晓;3.本次转让“路条”价格是市场价格的近3倍,令业内人士震惊,而这几乎更深层次的反应了光伏行业的“批文价值”,但是批文是否该有市场定价这样的本源问题却为人所忽略。
从招标程序的种种不透明,到“路条”成本蹊跷高于市价,再到不能见光的利益纠结,各种匪夷所思的细节正在拷打着云南最大单体光伏电站竞标的节操。
虽然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的黑箱操作早已不是新闻,但是“云南省建水县300MW光伏电站项目”竞标操作方式却重重黑幕。这不仅是一场可能有特定指向的转让;亦或是根本不存在的“过场游戏”。
云药事件将重演?
近日,“云南省建水县300MW光伏电站项目”竞标将整个光伏圈搅了个天翻地覆,各大光伏龙头削尖脑袋想挤进该项目试图分得一杯羹。据悉,上述招标项目吸引到了两家光伏巨头的注意,分别是国内光伏行业龙头天合光能和英利绿色能源。
然而,该项目在竞标过程中却疑窦丛生,老虎财经于8月18日独家报道了该项目在招标过程中的三大疑点:转让方云南冶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冶新能源)提交交易所的信息不完备;竞标被疑定向设置;“路条”成本离奇高于市价等令人不解的细节。
报道一经发出,立刻引起光伏市场的普遍关注,国内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发现除了上述疑点外,招标程序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此次云冶新能源股权转让可能未经云南省发改委核准同意。
资料显示,云冶新能源是“云南省建水县300MW光伏电站项目”的项目公司,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南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实缴资本20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是光伏发电及节能领域的开发、投资及技术开发等,该公司员工有14人。
根据云发改能源【2013】2074号《关于建水县南庄并网光伏电站核准的批复》文件,云南省于2013年12月23日批复核准此次3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建设,项目公司为云冶新能源,投资成本约27.7亿元,文件有限期限为两年。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文件第六条规定:“未经项目核准部门同意,项目法人不得对项目进行转让、拍卖或采取其他方式变更投资方和投资比例。”
在获得发改委核准批复半年多后,云南冶金集团就选择转让云冶新能源90%的股权,实际上也就是简介转让了 “云南省建水县300MW光伏电站项目”。
然而,在云南产权交易所公布的竞标资料中,公司仅提供了简单的审计报告、国资委[微博]备案表和评估报告,并没有发改委核准同意转让的文件。
有媒体对云南省发改委进行了采访,两位工作人员给出了相反的回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发改委不会干预企业行为,必须经过当地政府批准,同时需在发改委进行备案。
而另一位工作人员称,既然批复里明确要求了转让等行为须经核准部门同意,那么云冶新能源此次股权转让原则上就必须经过发改委同意才行。该工作人员又补充道,这种项目,按道理是应该要告知发改委的,估计是提前和发改委领导这边进行了口头知会。
这意味着云冶新能源股权转让在竞标程序上可能存在漏洞,假如这次转让没有得到发改委的同意,那么本次交易则属于“铤而走险”,无论是转让方还是受让方都存在巨大风险。
此前云南白药股权纠纷案等一系列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体现了一项基本原则,即“国有股权转让需经全部门审批,未经全部门审批的国有股权转让一律无效”。
巧合的是,“云药事件”和此次云南光伏电站事件都发生在云南。虽然云南省政府一再杜绝“个别部门暗箱操作,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等相关事件的发生”,但是在这个云南省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竞标上,“云药事件”可能正在重复上演。
“路条”倒卖生意经
从价格分析,该项目目标是要建成300 MW光伏电站项目,如果90%的股权按照挂牌价14650万计算,“路条”成本大约为0.55元/瓦。而目前正常情况下,“路条”一般为0.2-0.3元/瓦。也就是说即使按照最低价中标,“路条”成本远远高于市价。
据悉,“路条”市场在光伏行业相当成熟,光伏电站投资商获取“路条”的过程为:对光伏电站项目做前期规划、勘探等工作,继之与地方政府对接,拿下项目土地,并获得电网接入的初步许可意见,最后从地方发改委处拿到项目前期工作“路条”。
正常情况下,“路条”一般为0.2-0.3元/瓦,而本次招标“路条”成本大约为0.55元/瓦,接近市价的3倍。根据公告,标的公司90%股权的挂牌价为7471.5万(45.9%股权)+5860万(36%股权)+1318.5(8.1%股权)万=14650万。
虽然买“路条”成光伏电站投资潜规则,但是本次转让的“路条”价格接近市价的3倍,还是让市场颇为震惊。“路条”价格如此之高,企业却趋之若鹜。市场人士表示,1.465亿元的挂牌价很大一部分是考虑了‘路条’的机会成本,由于包含隐形价值,价格高也就见怪不怪了。
由于“路条”是决定项目生死的第一道许可,因此,跑“路条”成了上项目的头等大事,为了抢“路条”甚至不惜行贿,从而滋生了一条地下灰色利益链条。
业内人士透露,约有1GW的规模由“路条”转让产生,可衍生出2—4亿元的佣金市场,这无疑会增加光伏企业的成本。事实上,国家曾出手清理整顿,但由于收益丰厚,倒卖“路条”并没有终止。
云冶新能源的“路条”属于行政审批程序完全走完后可立即开发建设的“大路条”,投资价值不小,此次转让名义上是公司股权转让,实际是“路条”的转让,能够高于市场价如此多,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其实,在冗长的审批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寻租”的条件,相关部门一直在酝酿取消光伏“路条”。2013年10月,媒体报道称,发改委正在按照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部署,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按照新的核准办法,作为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长期以来让企业和地方政府饱受其苦的“路条”审批,可望取消,不过之后便没有了下文。
“肤浅”的评估报告
除了上述一系列的蹊跷事件外,本次股权转让的资产评估估报告也存在较大瑕疵。
评估报告显示,云冶新能源成立于2013年3月25日,实缴资本1亿元,2013年度净资产额为2000万元,按照基础法评估后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999.77万元,按照收益法评估后的资产评估值为1.34亿元。根据产权交易所公告,此次转让的挂牌底价参照收益法评估最终定为1.4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列明的资产基础法评估明细表就有几十页,而收益法评估仅仅只有一句话的结论,并无评估过程。
报告结尾处“捕风捉影”的表示,光伏发电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政策扶持行业,其(标的股权)价值体现在未来建成后带来的收益中,收益法结果更能体现企业的股东权益价值。
据证券时报报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论是何种资产的评估,报告里一般都会采用基础法、收益法、市场法中的两种甚至三种方法进行详尽分析,特别是评估值的最终选择都会有详尽的对比说明。
不仅如此,产权交易所甚至还规定,最终中标者必须在中标当日当场签订合同,如此巨大的标的,都不给竞标企业回旋的时间,除非事先谈好,否则谁敢接盘。
虽然中标结果尚未公示,显然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新的情况更令人唏嘘,截止8月28日,老虎财经发稿前发现,2014年7月16日发布在云南交易所“挂牌公告”一栏中的云冶新能源的股权转让公告已经不见踪影,究竟是公示期已过撤下来,还是其他原因尚不得而知,老虎财经将会持续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