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已经过半,疫情影响成为全年经济的主流关键词,光伏产业也不例外,3月份开始,随着海外疫情的持续发酵,行业对今年光伏市场的预测普遍看衰,组件曾一度报出弃疗式低价。
但随着疫情趋势逐渐明朗,海外市场逐渐恢复,不管是回首上半年还是展望下半年,似乎都要比原本预期更加明朗许多。
全球市场正在走出疫情阴霾,装机需求略好于预期
7月21日,来自伍德麦肯兹的高级研究顾问孙晓晶博士带来伍德麦肯兹的全球视野观点:
孙晓晶博士带来的数据表明,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贸易影响将下降4%左右,其中亚太地区和非洲地区影响最小,中东和拉美次之,欧洲和北美将成为此次疫情全球衰退最严重的地区。
具体到光伏产业,伍德麦肯兹认为今年全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将基本与去年持平,大体在109个GW左右,照比疫情爆发前130GW的预测下滑了18%,但略好于疫情爆发时的悲观预期,其中,占全球装机比例最大的国内装机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装机主力,有意思的是,尽管美国目前疫情情况尚处于第一阶段拐点迟迟难现,但由于政府的强制开工令等因素,光伏装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印度市场和欧洲市场受疫情的影响堪称巨大,澳洲影响偏向于悲观,同时孙博士认为,新兴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受疫情影响不容乐观。
全球供需失衡,供给超过需求两倍
伍德麦肯兹的调研数据表明,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超出需求,2020年全球市场需求在109GW左右,但产能预测已经达到245GW,2021年将达到275GW,超过一半的产能成为过剩产能,这样的产能过剩将在2022年逐渐缓解进入平稳期良性发展,产能和需求基本维持在2:1的比例。
长远来看,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逆全球化思潮的崛起,中国的光伏产业链在全球占比已经超过了60%,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的关税壁垒或将成为未来最大的拦路虎,尤其以第二大装机市场美国和第三大市场印度为典型。
美国:中国组件价格优势明显,201关税薛定谔化
美国在过去十年对中国组件厂商始终不太友好,为了应对关税壁垒,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将产能迁往东南亚地区,因此美国市场上的组件供给主要来自于三块,分别是:美国本土组件、以中国企业外迁为主的东南亚组件、和生产于国内的中国组件。
随着中国组件厂商往东南亚地区的大规模迁移,即使完全不考虑中国国内的产业链,目前美国市场的供需状况与全球组件的供需情况基本陷入相同的产能过剩格局,供给是需求的两倍以上,2020年美国市场需求约为17.86GW,东南亚地区和美国本土产能相加约为37.74GW。
目前,大陆的双面单晶perc组件依然还可以享有201关税的豁免,但是目前已有相关议员在提议重新启动,前景不容乐观,对这一薛定谔的关税,前景目前还不甚明朗,但是,孙晓晶博士认为,即使考虑到关税壁垒的影响,至2022年前后,来自中国大陆的组件依然可以重新拥有价格优势。
如下图,根据伍德麦肯兹预测的东南亚组件、美国本土组件、和大陆组件的降本曲线图所示,至2022年大陆组件的成本优势将超过关税的增收,比东南亚组件还将便宜0.02美元/W:
印度:野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行不行?
作为全球第三大市场的印度在光伏产业的野心很大,但受疫情影响极为严重,今年的新增装机大幅度缩水,预计不超过9个GW。
印度政府将“印度制造”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心推动印度光伏产业的国产化,为此不惜没完没了的增加关税,8月起将对进口组件征收20%-25%的保护性关税,甚至有部分官员声称要增加到40%。
但是,印度的生产能力似乎很难支撑其野心,根据伍德麦肯兹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6月,印度只有8GW的光伏组件产能和4个GW的光伏电池产能,预计至2020年底,印度的组件产能和电池产能将分别达到10GW和6GW。
更尴尬的是,印度生产光伏组件的物料清单供应链只能覆盖当地15-50%的组件产能,“印度制造”似乎很难实现。
另外,由于印度的组件产能主要以多晶产能为主,升级速度远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组件生产的成本比中国高了30%,因此,即使印度向中国光伏组件征收25%的高额关税,中国组件在印度境内依然具备价格优势。
正常的商务关系下,即使保障性关税政策期限延长,中国组件在印度市场上依然拥有较大优势,但是,印度却面临着贸易冲突升级的风险。
如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印度极有可能除延长保证性关税之外再附加额外的基本关税,或是要求增加组件中包含的印度成分。
孙晓晶博士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印度政府甚至有可能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光伏组件,这样的风险是存在的。
除美印之外,全球其他地区贸易保护也在抬头
伍德麦肯兹认为,随着全球市场上的产能过剩,目前主要的海外市场均在期待更加强劲的本土光伏产业供应链,其中美国和印度的主要手段是关税壁垒,巴西以及未来的印度或将采用“增加当地制造”的无理要求,而法国、韩国等核电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将采用碳排放标准等方式,为中国组件在当地的出口创造障碍。
原标题: 伍德麦肯兹:海外光伏市场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