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清洁能源转型临界点到来,中国有机会引领世界
日期:2020-05-2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zhangchi_zrm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
随着越来越多新的投资从化石燃料领域转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技术不断下降的成本正在颠覆现有市场。未来十年,对新的清洁技术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求将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中国目前已经站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中心,能够领导并最终受益于清洁能源转型推动的新兴产业发展,包括电解氢、高效太阳能光伏储能、高效热泵、直接空气捕碳和第三代生物燃料等。



世界各国都在规划经济刺激方案以对冲疫情影响,此时大力投资清洁能源,正是一个绝佳机会,不仅可以解决短期经济挑战,还能开创绿色低碳的新经济增长路径,在未来至少十年内持续提供就业岗位。

2020年4月20日,石油价格——具体讲是西得克萨斯州中间基原油期货价格——在历史上首次跌至负值。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显然是这一历史性事件的主要触发原因,但石油和天然气企业近年来已经面临诸多挑战。清洁能源技术成本的不断下降,再加上商业和投资领域做出的减排承诺以应对气候危机,正在对这个万亿美元级别的老牌市场带来巨大打击,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打击力度。

清洁能源转型已接近临界点

落基山研究所今年3月就已撰文指出,石油产业可能已经触及临界点。历史经验表明,当新的颠覆性技术的市场份额达到3%左右时,产业就到达了它的临界点,资本将开始从传统企业抽离。

历史上看,美国马车需求量峰值出现在汽车保有量达到3%的市场占比时,英国煤气照明需求峰值出现在电气照明市场份额达到2%时,而美国固定电话用量在无线电话市场份额超过5%时开始大幅下降。

在此前发布的《全球能源转型之七大挑战》报告中,我们讨论了技术成本曲线因产品产量增加而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形态,在清洁技术领域已经数次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技术创新、边实践边学习以及规模化推广应用等方式的联合作用下,太阳能、风能、锂离子电池和LED照明技术的成本在过去十年中下降幅度均超过80%(图1)。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数据显示,全球电动汽车年销量已从2012年的10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近200万辆。同时,锂离子电池组的平均价格也从2010年的1160美元降至2018年的176美元(以2018年实际美元价格计算)。瑞银集团预计,电池成本在未来十年中还将继续下降80%。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预计,全球范围内的储能容量到2024年将增长13倍,达到158吉瓦时,按目前的投资转化率,这需要投资710亿美元。

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和电动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是近年来助推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业绩下滑的因素之一。通过对比标普道琼斯指数和道琼斯石油和天然气指数,可以看出近年来油气部门表现明显弱势(图2)。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逐渐得到控制后,石油需求会出现反弹,但其长期前景依然黯淡。法国巴黎银行近期的一份分析显示,石油价格需长期保持每桶10美元-20美元,才能维持其在出行领域的竞争力。

煤炭部门也是类似情景。在全球市场上,因光伏、风电和储能电池成本不断下降,煤炭发电的经济性越来越差。碳追踪机构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了煤炭市场展望中的两大关键经济指标:第一,在全球主要市场上,新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本均低于新建煤电成本;第二,全球超过半数的现有煤电资产的运营成本高于新建可再生能源项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达2729亿美元,几乎是当年煤电和天然气发电投资总和的三倍。

过去几周,我们也实时看到了煤炭经济性的劣势。由于在多数地区煤炭成本都高于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疫情期间电力需求的下降,煤电因为价格过高是最先被电力市场排除的发电资产。国际能源署(IEA)研究表明,与2019年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煤炭消耗量降低8%,美国降低30%,欧盟降低20%以上,而全球煤炭消耗总量预计将在今年底下降约8%(图3)。

疫情期间煤炭需求出现下降,但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却在上升。美国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nalysis)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天数比燃煤发电多出47天,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这一数字38天。3月10日至4月10日,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接近5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随着全球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人们逐渐回归学习和工作岗位,煤炭用量可能会回升,但大趋势也显而易见。煤炭的经济性越来越差,而能源领域新的投资将继续关注于风险更低的清洁及可再生能源。

随着越来越多新的投资从化石燃料领域转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技术不断下降的成本正在颠覆现有市场,包括用作交通运输业主要燃料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用于发电的煤炭市场。

对抗衰退,最好办法就是投资清洁能源

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解决新冠病毒带来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影响显然是当前的头等工作,但清洁能源转型的脚步并未放缓。包括皇家壳牌在内的主要石油企业,正在推出颇具雄心的清洁能源转型计划。此外,虽然面临严峻的经济挑战,但多家大型投资机构都仍在呼吁全球企业坚持它们的碳减排承诺。

除解决短期需求外,领先的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在制定长远决策时还应考虑更长期的市场动荡,以及这些市场动荡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如前文所述,包括太阳能电力、风电和电动汽车等在内的多种清洁能源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在更广意义上的清洁能源转型中,大部分领域尚未有足够的、具备经济可行性且经市场验证可行的技术。这些缺口包括长途运输、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上网及相应的电网灵活性需求、钢铁和水泥部门的低排放或“绿色”解决方案,以及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制冷排放等。未来十年,对新的清洁技术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求将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要促进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需要私营和公共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努力。企业可以通过独立的研发项目支持清洁技术发展,也可以通过加入社群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一起共同解决特定的市场障碍。在北美,可再生能源买家联盟(REBA)是一个由大型可再生能源买家、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和服务商共同组成的联盟,致力于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市场的整体发展。自2015年至今,这一联盟的会员公司已采购超过20吉瓦可再生能源电力。

此外,企业也可以基于市场变化,现在就开始投资开发清洁能源基础设施,这能够降低风险并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利用当前低成本的劳动力和材料、低成本资本的获取、低估值(如果公司在寻求收购),以及刺激经济和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经济低迷时期是考虑这些投资的最佳时机。根据贝恩咨询公司对2008年经济危机的分析,具有前瞻战略眼光的公司正是在此时捕捉到了新的投资机遇。

投资机构可以独立或合作的手段,通过制定统一标准、设定方法和共享信息等方式确保其投资组合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由全球七家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致力于动员和扩展私营资本解决气候问题并加速低碳经济转型的气候金融领导行动,以及落基山研究所联合全球大型银行机构发起的推动海运部门脱碳的《波塞冬法则》,这类工作都在开创新的模式,协助金融机构与行业领袖推动全球性、跨部门的气候行动。2019年,代表了约1000亿美元投资规模的共11家银行签署了《波塞冬法则》。

诚然,新冠肺炎疫情给这些工作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政府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将重点关注基础设施投资,并创造相应的就业机会,而投资清洁能源和技术创新将在未来十年持续创造就业岗位。中国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在引领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将处于优势地位。

中国应抓住机会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中国目前已经站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中心。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全球装机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3%和36%。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全球总销量的62.5%。

与此同时,市场中传统企业的前进速度却显著放缓。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电力部门投资总额为120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资在其中的占比增至7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中国乘用车销量在近乎30年连续增长后于2018年下降了3%,而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再破纪录,比2017年增长61.7%。这些市场表现清楚地表明,中国向清洁能源转型临界点已经到来。

展望未来,凭借国家主导的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庞大的市场规模、相对先进的制造业优势以及高度一体化且高效的供应链,中国有能力推动创新技术发展。这将使中国能够领导并最终受益于清洁能源转型推动的新兴产业发展,包括电解氢、高效太阳能光伏、储能、高效热泵、直接空气捕碳和第三代生物燃料等。

目前,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正在规划经济刺激方案,寻求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经济。此时大力投资清洁能源,正是一个绝佳机会,不仅可以解决短期经济挑战,还能开创绿色低碳的新经济增长路径,在未来至少十年内持续提供就业岗位。

原标题:清洁能源转型临界点到来,中国有机会引领世界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财经杂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