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终端配电网建设相比于输电网络有着较大的不足和差距。充电桩这样大型用电设备增多,除了造成负荷波动,对很多地区原本薄弱的配电网也是不小的压力。
“国家电网请您一起共建共享充电桩!”
这条消息一出,无疑在充电桩新基建的浪潮中又加了一把大火。虽然国家电网公司还不是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商,但国家电网公司对充电桩的重视早在“新基建”概念火爆之前就已经路人皆知了。
但“新基建”绝不是大水漫灌,凡是涉事其中的企业都能分上一杯羹的事情也只是存在于大家的想象之中。搞清楚充电桩背后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充电桩会成为“新基建”是比匆匆忙忙布局充电桩更重要的事情。
相比于桩,我们更要看到网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1.9万个,其中公共桩51.6万个、私人桩70.3万个。是的,如果用车桩比例1:1来要求,相比于381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要说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是500万辆了。
但充电桩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整个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电网来说,每一个充电桩是负荷单元,而且是极不规律的负荷。这就像是10年前的光伏和风电,因为发电出力不规律,而被电网称作“垃圾电”。但是10年之后,光伏和风电已经成为重要的电源类型。所以,当我们把充电桩看成“新基建”一部分的时候,不能眼光只盯着生产一个充电桩要有壳、充电枪、电源模块、断路器、插头等硬件设备。
更要看到充电桩自主形成的网络对于更加庞大的电网体系带来的影响。这也不是充电桩话题无法绕开电网公司的唯一原因。据了解,随着私人充电桩市场的兴起,一些原本不被重视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例如,买车的时候销售会跟客户确认小区的电力系统是否已经达到载荷极限。
如果满载,私人充电桩就无法安装。不仅是私人桩,直流快充虽然效率高,但也严重受制于配电网的条件。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终端配电网建设相比于输电网络有着较大的不足和差距。充电桩这样大型用电设备增多,除了造成负荷波动,对很多地区原本薄弱的配电网也是不小的压力。
如果一面倒的大搞充电桩建设,而忽略了相应配网的升级改造,“新基建”不但不能起到推动作用,甚至会成为发展路上的“包袱”。不平衡+不平衡,充电桩未来生存模式成疑
首先是充电桩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国前10省份的公共充电桩比例差不多有四分之三。而在前十中,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的数量又远超其他省份。当然这是有客观原因的,一线城市和地区由于汽车牌照制度严格,新能源车的发展土壤较好,对充电桩的需求也更高。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必要摆脱严重的政策依赖性。且一线发达地区的汽车市场会更早趋于饱和。到那时候在其他地区的充电桩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的问题。
另一个平衡是公司的不平衡。充电桩其实是一个传统的重资产行业。2015年中国充电桩热潮开启,诞生了一大批新兴充电桩公司。但发展到现在,充电桩运营市场已经呈现出了寡头特征。
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已经对其他公司形成了绝对优势。乍一看只有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家队,实际上星星充电的A轮融资投资方也是国开发展基金。特来电A轮领投也有国开发展基金。并不是说国家队做不好充电桩或者不应该涉足充电桩。但是在充电桩普遍存在盈利难题的情况下,强运营是解决盈利问题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从概念走向实操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解决充电桩盈利难题,是大家的共识。
但好像灵活多变的策略,从来不是国家队的长处。总结前段时间毛伟明视察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时候提到了“要加强运营推广,推动强强联合,整合市场资源,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综合效益。”
国网可能会在2020年加强对市场资源的兼并整合,未来很快超过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的市场份额也并非不可能。运营方面国网也在努力想着解决方法。2019年11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充电企业合资成立了联行科技,推出联行逸充App,号称接入公共充电桩39万个,占全国总量的85%。
也许未来充电桩的“寡头化”会越来越强。但这绝不意味着坏消息。充电桩运营是一层,挖掘数据的价值是另一层。如果“寡头化”能够让数据价值最大化,让充电桩的效率得到提升,这就是对行业有推动作用的。
原标题:找到充电桩的问题 是比热炒“新基建”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