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量增长 企业运营回暖
光伏装机量继续增长,分布式推进缓慢,多晶硅价格温和上涨,出口市场多元化。
201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12.9GW,同比增长186.7%。其中分布式仅800MW。国家能源局制定2014年光伏装机目标是:大型6GW,分布式8GW。从实际装机情况看,2014年第一季度,大型电站新增1.9GW,同比增长46%,分布式仅新增200MW~300MW。第二季度延续了第一季度情况,整个上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推进进度缓慢。2014年1月,国家能源局确定的山东省、浙江省和广东省2014年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分别为1GW、1GW与900MW。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实际只完成了4.15MW、44.8MW与130MW,距离全年目标差距仍然较大。
利好政策继续出台,分布式政策可能会出现调整。其一,国家能源局放行交流特高压,投资2000多亿元,建设12条贯穿中国东西部的输电通道,将内蒙、山西、陕西和云南等地的电力资源向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输送,为西部地区大型光伏电站的电力运输提供利好。其二,国家能源局4月发布了《关于明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项目装机容量6MW(不含)以下的太阳能发电豁免电力发电业务许可,6MW及以上的简化发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申请要求”,明确了
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流程。其三,关于分布式政策,据了解,国家能源局也在酝酿调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目前的政策不变,把余电上网部分调整为余电上网享受国家大型电站的标杆政策;二是改变余电上网模式,调整为全部发电量享受国家大型电站的标杆政策。
多晶硅价格温和上涨,企业产量大幅提升。受市场需求拉动以及由于在2012年~2013年间多晶硅价格的剧烈下滑导致大部分企业停产、供应量减少,多晶硅价格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上浮,进入2014年后,仍保持上升势头。截至2014年6月,多晶硅价格已经从年初的13.5万元/吨升至16.4万元/吨。由于多晶硅价格上涨,国内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6家多晶硅企业陆续开工,包括中能、特变、大全、亚硅、中硅、天宏、永祥、黄河、神州硅业、盾安、锋威硅业、晶阳、冶研、南玻、瑞能等,产能利用率都很高。2014年上半年,总产量达到6万吨,同比增长100%。其中,中能约为3.2万吨,特变约为7000吨,中硅5000吨,大全3000吨。
对欧多晶硅双反出台,多晶硅进口量并未减少。近日,我国发布了对欧多晶硅“双反”调查终裁,自5月1日起实施,实施期限2年。对于瓦克的裁决借鉴了中欧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价格承诺措施,而瓦克占欧盟对我多晶硅出口的绝大部分,因此这项裁决对国内多晶硅自欧盟进口影响有限。此外,2014年1月,我国发布了对美韩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税率及对美多晶硅反补贴调查税率。对美国企业所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在53.3%~57%,韩国企业在2.4%~48.7%。尽管有反倾销税率,国外向我国进口多晶硅产品仍可以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规避。据海关数据,2014年4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7943吨,其中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占比高达79.6%。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多晶硅进口量并未减少。2014年1~5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达到3.64万吨,同比增长6%,主要来自美韩德等国,占比分别为22.3%、28.5%与32.4%。
光伏组件产量持续增长,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受市场需求拉动,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产量约15GW,同比增长30.4%。1~5月,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6%。日本仍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19.1亿美元,占34.8%;对欧出口额10.44亿美元,占19%;对美出口额为10.41亿美元,占19%。欧洲在2012年与2013年分别占据我国出口总额的67%与30%,截至2014年上半年,对欧出口比例继续下滑,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更加多元化,日本、美国、印度、南非、亚洲等国家的出口占比在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