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认定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这是美国在2012年11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后,再次试图发起双反调查。
这次美国认定中国大陆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6.33%—165.04%,还首次将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企业列入双反范围。而对我省英利绿色能源和晶龙集团旗下晶澳太阳能双反税率初定为42.33%。美国是我省光伏企业的重要出口市场,对省内光伏企业来讲影响较大。
为何又要双反?意在封死间接进入美国市场“侧门”
业内人士形象地说,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第一次双反,关闭了中国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这次实质上就是封死中国光伏产品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侧门”。
在此之前,2012年美国第一次双反,并没有把我国台湾地区的电池片加入双反之列。这意味着,包括河北在内的大陆地区光伏企业采购台湾地区电池片、再制作加工成组件向美国出口,不会受到制裁关税影响,这也被认作是美国第一次光伏双反的“漏洞”。之后,欧洲光伏商Solarworld的美国子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商务部提交弥补双反税率“漏洞”证据,要求对产自我国台湾地区的电池、组件双反。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光伏企业早有密切合作,台湾地区光伏企业的电池产能优势明显,河北光伏企业早就保持着在这些企业采购电池的习惯。”省内一家光伏企业的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企业并没有改变太多营销策略,就大大降低了美国第一次双反带来的不利影响。此次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输美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将对台湾地区光伏企业征收27.59%—44.18%税率,这与向大陆地区光伏企业征收的税率相差不大。
两害相权取其轻。省内一家光伏企业采购负责人说,过去采用台湾地区电池是省内厂家出口美国的普遍做法,今后一旦开征双反税,省内光伏企业恐怕宁可采购大陆企业生产的电池,也不能再用台湾地区的电池产品。
影响冀企几何?在美竞争力减弱,恐被逼调高价格
省内光伏企业在美国销售光伏产品的价格高于约4元/瓦的国内销售价格,大体维持在0.6—0.8美元/瓦之间,这个价格略低于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组件在美国销售价格0.1—0.2美元/瓦,处于正常、合理的价格区间。
“掌握先进技术、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低成本和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优势,这些是省内光伏企业组件价格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光伏企业没有获得任何补贴,也不存在倾销行为。
“虽然事实如此,但若美国第二次双反通过,英利绿色能源及其关联公司将必须缴纳42.33%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反倾销关税。”英利绿色能源美国公司董事总经理罗伯特说。据统计测算,省内光伏企业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加上双反税率,价格将高出当地平均市场价格30%左右,这样的价格组件很难卖出去,省内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降低。
根据英利的年报来看,2013年美国市场占其总发货量20%,今年预计将下降到16%。双反将促使太阳能产品价格在美国提高,与传统能源相比严重阻碍美国太阳能行业成本竞争力和承受能力的巨大进步。
据晶龙集团旗下晶澳太阳能市场部总监符森桂介绍,去年晶澳对美出口占到其总出货量的5%,未来将会根据终裁结果的利害程度来决定在美国市场的营销力度。
未来如何应对?倒逼企业更快成长,市场更加多元
省内光伏企业的复苏,美国市场仍起着重要作用。这次双反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省内光伏企业开拓美国市场的脚步。因为今年约为5吉瓦的美国光伏市场上,中国光伏企业占据近半份额。新一轮双反后,短时间内新兴市场和替代市场恐怕难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这会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压力。
按照美方程序,美国商务部将于12月前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终裁,之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在2015年1月作出损害调查终裁。如果二者均认定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将开启新一轮双反征税。如此一来,美国市场会不会成为河北光伏企业的“鸡肋”?
省内光伏企业将坚定开拓美国市场,每当美国作出这种看似“聪明”的双反举动,实际上就是在倒逼河北光伏企业提升应对贸易纠纷技能,开拓新兴市场、落实全球化战略。罗伯特表示,英利呼吁光伏行业共同解决这一争端,但仍将专注于前景广阔的美国市场,并继续支持其合作者和项目。“晶澳正致力于不把风险集中在一个‘筐’里,让市场更多元。”符森桂说,目前晶澳组件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日本等新兴市场份额占到总出货量的1/3。
出口美国需要新的应对之策,省内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海外建厂、寻求海外代工。“我们已着手在南非建设150兆瓦组件车间,预计今年下半年就可投产。”符森桂说。虽然基地产能不大,但布局海外将让河北光伏企业在更加凶猛的双反浪潮中增强实力、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