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青海相关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下,青海的储能在今年实现了多个创新应用。青海储能电站容量已达13.5万千瓦时,在政策创建的适合良好市场环境中,青海的储能技术应用还有很大的想象与发展空间。
青海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富集之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86.5%和86.2%,居全国前列。目前青海有太阳能资源35亿千瓦,风能总储量超过3亿千瓦,水能资源接近240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达956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和电量占比不断提升,储能作为稳定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手段,将越来越承担系统调节和保障稳定的重要作用。有专家认为,无论是分布式光储配套还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协同,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是全球乃至我国储能技术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而在青海相关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下,青海的储能在今年实现了多个创新应用。
共享储能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及鲁能集团青海分公司、国电龙源青海分公司、国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各方就践行共享储能调峰辅助市场化交易达成共识,约定于4月21~30日将富余光伏与共享储能开展试点交易,预计完成交易电量50万~100万千瓦时。这标志着青海共享储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试点启动。
此次试点共享储能调峰由1家储能企业与2家光伏发电企业参与,在历时10天的试点期间累计充电量80.36万千瓦时,放电量65.8万千瓦时,储能综合转换效率达到81.9%。据介绍,按试点产生数据推算,通过共享储能调峰服务光伏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可增加180小时,增加收益2250万元人民币。而根据近期试运行情况,充电价格为0.8元/千瓦时。据了解,截止到8月底共享储能已经实现了充电接近500万度。
共享储能对电网调频调峰、平衡输出、缓解新能源发电电力波动等具有突出优势,有助于解决新能源弃电问题,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国网青海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方保民:“这是青海电力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在储能领域以市场培育形成共享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储能技术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的首次规模化应用。”
青海电力创新开展共享储能应用研究,依托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建立储能与电网互动的数据共享网络,通过储能商业化运营,有效缓解清洁能源高峰时段电力电量消纳困难,实现了在服务模式和技术应用两方面的创新。
参与助力绿电15天
6月9日0时至6月24日0时,青海实现连续15天全部以水、光、风等清洁能源供电,再次打破全清洁能源连续供电时长世界纪录。数据显示,“绿电15日”期间清洁能源累计供电量28.39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2万吨。这背后,除了青海良好的能源结构,还离不开电力输送和储能技术的支撑。
“绿电15日”期间,国网青海电力试点应用共享储能辅助服务技术,使用区块链技术,研究实施基于智能合约的储能电站运行和交易模式,实现储能电站充放电量的智能研判和智能结算。国网鲁能集团青海新能源公司董事长李静立介绍,作为“绿电15日”期间唯一一座参与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的电站,鲁能海西100兆瓦时储能电站在“绿电15日”期间共计放电50.12万千瓦时,有效发挥了对电网调频调峰、平衡输出、缓解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等作用。
储能调峰辅助服务
6月18日,青海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试运行在青海西宁启动,《青海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行)》指出,发电企业、用户侧或电网侧储能设施,充电功率在10MW以上、持续充电时间2小时以上的储能电站可作为市场主体参与调峰等辅助服务,电网调用储能设施参与青海电网调峰价格暂定0.7元/千瓦时。
据报道,青海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试点的启动,实现了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发电、储能、售电、用电等环节参与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激励清洁能源与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解决电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矛盾,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青海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电网调峰压力,拓展发电企业盈利模式,提高电力市场主体的市场意识和博弈能力。
智能供电多站融合
据了解,青海省首座智能化供电所——尕让供电所目前正在建设中,建设过程中,将在供电所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对管理区域内微电网、储能设施、充电桩进行综合优化控制,实现综合能源效率、效益最优,让客户全面感知新能源应用及控制技术。供电所还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出的数据,对尕让地区5492户客户进行用电能耗、用电安全等分析,并实时监控能源消耗、安全用电情况,对能耗、安全发生异常的客户,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个人客户自动推送异常信息,提供个性化新型服务。2020年投运后,该供电所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配电网智能控制、清洁能源及储能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的“三流融合”。
用户侧与光储充
根据青海发改委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建立峰谷电价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扩大销售侧峰谷电价执行范围。利用峰谷电价差、辅助服务补偿等市场化机制,促进储能发展。据北极星储能网了解此前青海峰谷电价差较高,可达0.6元以上,随着今年两次降电价政策之后,青海最新的峰谷电价情况如下表所示,峰谷电价差已降至0.4元。若根据用电需求动态调整峰谷电价,可能有利于用户侧储能项目开展。
此外该意见还指出鼓励电动汽车提供储能服务,并通过峰谷价差获得收益;并将在2025年底前实现对执行两部制电价的电动汽车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等免收基本电费。这种政策对于光储充模式的发展也是利好消息,光储充一方面可降低电动汽车充电时对电网的负荷冲击,又可以进行削峰填谷等应用。
新项目研究带来更多可能
日前,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WB)及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项目(CDRESP),开始就“青海可再生能源发展行动方案项目”开始进行咨询服务采购,课题将研究分布式发电在青海的发展前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分析如何通过协同发展分布式和集中式可再生能源,提高青海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实现青海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
此外,世界首条专门输送清洁能源的青海至河南特高压通道目前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建成后每年外送电量将超400亿千瓦时。青海省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已于近日开启招标,招标公告显示该基地包含一区两园共3000MW光伏,其中标段一工程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共1200MW, 200MW光伏储能系统。
华能青海发电有限公司还于近期发布了关于一次技术调频技术改造项目招标,公告透露其将在新能源分公司下格尔木、共和、德令哈地区共10座光伏电站开展一次技术调频技术改造项目。其实储能系统因其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作为可以完善新能源的一次调频能力,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
据了解青海储能电站容量已达13.5万千瓦时,在政策创建的适合良好市场环境中,青海的储能技术应用还有很大的想象与发展空间。
本文参考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新闻网等资料整理
原标题:看青海储能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