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华为公司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联合举办信息通讯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成果发布会,对外展示了双方在中国电力行业首次应用华为鲲鹏处理器生态系统和自研应用迁移平台,在电力行业首秀华为物联网端侧技术,推动核心设备自主可控的创新成果。
发布会上,技术人员展示华为TaiShan 100处理器。
深圳电网是国内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超大型城市电网之一,为了高效满足城市高电能质量、高负荷密度、高可靠供电的“三高”用电需求,2018年10月,深圳供电局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能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构建联合创新对接机制,为能源生态合作提供示范效应。2018年11月,华为公司和深圳供电局成立ICT实验室,聚焦能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构建联合创新对接机制,推动电力行业软硬件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研发和应用。
深圳供电局总经理宋新明表示,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希望与华为深化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运用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电网,并以深圳为样板进行推广。
据悉,此次双方通过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深圳供电局双创基地搭建科研平台,结合电网不同的业务场景和数字化转型痛点、难点,完成技术方案设计、开发、验证与转化应用,以创新成果支撑城市“三高”用电需求,拓宽“云大物移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空间。
输电线路巡检是华为产品在深圳电网应用的重点领域。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魏前虎介绍,传统的巡检方式,巡视人员要跋山涉水,靠肉眼识别线路缺陷,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面临人身安全风险。
“线路下有施工,或者风筝吹到线路上,都可能影响输电线路稳定运行。”魏前虎说,近年来,该局虽然试用了传统视频在线监测系统,但对异物入侵、施工破坏等隐患的识别,还得由巡线人员或无人机在现场拍摄后再人工逐一分析。为此,华为与深圳供电局将目光瞄向最新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新一代输电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利用华为智能计算Atlas200 AI加速模块,在我国电力行业首次应用华为昇腾AI处理器,并通过搭载深圳供电局的自研算法,实现输电线路前端的智能识别。过去人工巡线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利用新系统只需要2小时。同时,该系统能及时发现传统人工地面巡视不易发现的隐患点,使数据采集量相比过去提升了30倍。
电力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对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意义重大。“处理器是电脑的‘心脏’,之前我们信息数据中心用的处理器都是国外品牌,其知识产权和生产均不在中国,我们一直在想有一天这些核心设备能用上国产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深圳供电局信息中心主任吕志宁说,为打破这一现状,该局首次在电力行业应用华为鲲鹏处理器生态体系,在信息数据中心成功试点核心软硬件国产化。
“华为自主研发的鲲鹏处理器运行稳定,技术和性能已基本达到我们的要求,为我们核心软硬件国产化提供了信心。”吕志宁说,试点成功后,保障深圳供电局核心业务系统在该平台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该局提出了电力行业首个业务迁移验证平台,目前研究验证工作有序进行,将有力推动国产化的正式落地。
原标题:华为鲲鹏处理器生态系统首次在我国电力行业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