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贵州省威宁大力发展光伏电站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年均电力销售收入50.37万元,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八月,骄阳似火,走进威宁彝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母亲幸福光伏电站”,放眼望去,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太阳能光伏板成排铺开,蔚为壮观,总容量为500 kW的1887块多晶硅组件光伏设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十余个贫困妇女正在用拖布、擦布清洁光伏板,远处山上几头牛儿悠闲地吃着青草,午后的山野里十分宁静。站在村公路旁往下看,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如同一个个巨大的“蓝色矩阵”,将源源不断产生的绿色电能,通过威宁35千伏盐仓变送到千家万户。
46岁的李春英是板底乡196户贫困户中最早到光伏发电站务工的妇女,家里有6口人,家中地不够种,空闲时间就到电站来清理杂草和擦试光伏板,不仅能多挣点钱,增加家庭收入,还可以很方便照顾小孩。她说,到电站务工的妇女常期不固定,人数有时多有时少,多的时候会在50人左人,100元一天,做完就能领到钱。
走进“种太阳惠民服务社”办公室,墙上“财务公开”四个大字非常显眼,上面贴着“第一批分红人员名单”,这是“母亲幸福光伏电站”向196户贫困户发放的红利款,每家250元。王贵芬作为板底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代表,享受到了“母亲幸福光伏电站”带来的温暖。
“母亲幸福光伏电站”建成后,直接交由威宁“种太阳惠民服务社”负责管理运营。其间,总经理罗晓明时常会跑到主控室瞧瞧发电度数,看着一天天上涨的数字,他打心底里高兴:“只要天气好,每天发电量都会在三、四千度。有了这座电站,脱贫就有了希望。”
罗晓明讲,电站投运两年零十个月来,发电量很不错,除了他与3名管理人员外,还有30余名贫困妇女在此务工。电站投运以来,发电收入列支了20多万元工资,为贫困户分红4.9万元。光伏发电国家补贴到位后,所有扶贫项目均可按乡政府的方案落实。
板底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陈波介绍,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乡里制定得有方案,每年的电力销售收入中,10万元作为工资支付, 5万元用于资助考取大学的女大学生奖励经费,5万元用于大病医疗救助,其余发电收益用于发放产业发展资金、土地流转费用,以及解决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据悉,“母亲幸福光伏电站”于2016年10月26日并网发电,发电装机容量500千瓦,年均电力销售收入50.37万元。该电站由南方电网公司出资600万元修建,捐赠给毕节威宁县板底乡政府管理。
提到供电服务工作,罗晓明很有感慨地说道,“电站能够正常运行,带来这么好的收益,还得益于供电部门的大力帮助。”
工程从选址到建成投运,威宁供电局派人员全力配合,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抽调人员全程参与,对电力接入手续、并网验收等开通“绿色通道”,加班操作,将电站并入35千伏盐仓变10千伏盐板线法新支线42号杆,并进行多次试运行测算,最终光伏电网并网发电。
2017年2月,“母亲幸福光伏电站”突然停运,不能正常发电,这让负责人罗晓明很是着急。他十万火急地找到威宁供电局相关部门说明情况,该局马上派出生产设备部技术员与盐仓供电所一起及时帮助处理故障。
经过反复检查,最终发现故障原因为配电柜进出线开关断开,站内交、直流失电。在供电人员的指导下,电站工作人员立即调用三相发电机发电,控制电源带电,终于启动并网,恢复正常运行。
盐仓供电所负责人罗利军告诉笔者,为了确保光伏发电站的正常运行,供电所会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 “母亲幸福光伏电站”用电情况进行检查,做好用电指导、电量抄核、电费结算及安全用电培训等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威宁地处贵州西北部,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
板底为彝语“博底”音译,意为“山间坝子”,居住着彝、汉、苗、白等民族。截止到8月14日下午2时35分,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达145.6182万千瓦时。当天,为电站光伏板作清洁工作的孟春秀等16名彝族贫困家庭妇女领到了当日务工费。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具有“一次投资、多年收益、前景较好”的特点。近年来,毕节供电局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建设,积极为光伏并网提供上网通道,截止到今年7月,供电辖区内光伏清洁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已达395兆瓦,已建成并网的光伏发电用户就有75户,总上网消纳光伏电量8.0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7.99万吨。光伏发电已成为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群众增收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原标题:贵州威宁好“光”景照亮百姓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