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能源局2019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竞价结果出炉,阳光电源走向舞台中央。阳光电源拿下了1570MW的竞价项目,如果叠加首批平价项目860MW,共斩获2430MW电站项目,规模位居民营光伏企业之首,“凶猛之举”令业内震惊。
阳光电源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已经在光伏行业深耕22年,此前一直作为全球逆变器的龙头企业被业内熟知,实际上早在2014年,其光伏电站业务营收就已经超越逆变器业务,成为主营业务之一,并且于2017年跻身全球光伏EPC市场三甲。
业内人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阳光电源如此大举加注电站投资业务,很可能会改变2019年光伏电站投资的市场格局。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不少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纷纷“大撤退”之际,阳光电源却逆流而上,其背后逻辑是什么呢?
短期业绩下滑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是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业务涉及光伏逆变器、电站系统集成、风能变流器、储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和漂浮系统6个板块。其中,光伏逆变器和电站系统集成是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占比高达90%以上。截至2018年,逆变器累计装机超79GW,在国内、国外市场占比分别达30%和15%左右。
过去几年,凭借逆变技术和服务加持,叠加一路高歌猛进的市场环境,阳光电源的业绩也随之快速飙升。特别是2013~2017年,公司营收分别实现21.2亿元、30.62亿元、45.69亿元、60.04亿元和88.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5.73%、44.42%、49.21%、31.39%和48.01%;净利润分别实现1.81亿元、2.83亿元、4.25亿元、5.54亿元和10.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8.66%、55.91%、50.17%、30.14%和85%。
然而,这种高增长的态势随着2018年“531”政策的落地开始出现转折。记者统计发现,超六成光伏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当然作为逆变器龙头的阳光电源也不例外。可以看到,阳光电源在2018年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净利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2018年该公司营业收入103.69亿元,同比增长16.69%;净利润8.10亿元,同比下降20.95%。
面对行业困局,“发力海外市场,开启多元化经营”,这是包括阳光电源在内的诸多光伏企业选择的突围路径。据了解,2018年下半年以来,阳光电源大力开拓美国、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场,协同发展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业务,尤其储能业务在2018年同比增长495.75%。
在“531”新政落地过去近半年后,这一行业难关可以说也算过去了。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公开对媒体记者表示,“531”以后,行业确实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比预期的好得多。没有之前那么滋润,但还是比较健康。
而现实是,由于国内补贴和指标政策长期处于空白期,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1~5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7.61GW,同比下降44%。
受此影响,2019年一季度和半年度(预告)阳光电源净利润继续下滑。其中,2019年一季度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22.19亿元,同比增长30.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亿元,同比下降15.56%。2019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净利润为3.14亿~3.52亿元,同比下降8%~18%。阳光电源方面表示,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同比下降较大,国内业务受到一定影响。
对此,国盛证券的一位分析师也表示,由于上半年国内光伏规模并未规划太多,上半年公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这基本符合预期。同时,华创证券方面认为,公司将显著受益于国内下半年光伏市场的启动及海外出口的持续高增长。
“低调”加注电站业务
历经略显疲态的一年,2019年下半年国内光伏市场已全面启动,不少企业铆足了劲儿抢占市场。而加注电站业务无疑成为阳光电源的一个有力砝码。
7月1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19年光伏补贴竞价结果的通知,拟将北京、天津等22个省(区、市)的3921个项目纳入2019年国家竞价补贴范围,总装机容量约22.79GW。其中,阳光电源以1570MW竞价指标拿下电站开发权,规模位居民营企业之首。
反观同行企业,受去年“531”政策影响,像协鑫新能源(00451. HK)、熊猫绿能(00686.HK)、北控清洁(01250. HK)和江山控股(00295. HK)等光伏电站投资商都纷纷出售电站资产,开启了电站投资“大撤退”模式。其中,国内第二光伏电站投资商协鑫新能源却仅拿下了120MW竞价项目。
“以前做得不多,今年挺激进的。”在业内一位EPC企业负责人看来,目前光伏逆变器业务利润越来越薄,其储能和漂浮等业务体量没有那么大,可能要更改业务方向。
此外,一位逆变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阳光电源压力也挺大,再不搞点项目,财报不好看。”记者从一位接近阳光电源的人士那里也得到印证,他透露,近期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挺拼的,可能亲自出马拿了不少项目。
对于拿下的电站项目指标相关事宜,阳光电源方面并未对记者作出回应,称保持低调,暂时不对外宣传。
在业内人士看来,把产业链延伸至电站端,发挥“产品+电站”协同效应,是光伏制造企业的营利模式。这不仅能增加电站业务收益,而且还可以捆绑销售自家逆变器产品,起到“两翼齐飞”的效果。
阳光电源2013年成立电站事业部,开始在电站项目开发、设计、建设和运维等方面开展业务。目前公司电站业务模式主要包括EPC(又称交钥匙工程,即设计、采购、施工)和BT(即投资、建设与移交)两种。记者统计2014~2018年该公司财报发现,电站系统集成业务营收一路飙升,分别实现营收15.18亿元、22.62亿元、32.85亿元、46.67亿元和58.68亿元,分别占总体营收比重49.56%、49.50%、54.72%、52.52%和56.59%。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公司电站系统集成业务营收首超光伏逆变器,同比增长129.56%。并且在2018年光伏逆变器业务受到一定冲击时,电站业务仍拉升了整体主营收入。
外媒pv-magazine援引自IHS Markit《光伏EPC和O&M提供商跟踪》的数据显示,2018年阳光电源以1.3%的市场份额,位居特变电工之后,国内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三。
不过,一位阳光电源电站事业部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电站事业部包括国内外的风电和光伏业务等,虽然在同一电站中,逆变器可能仅占5%,电站是100%,但从影响力上来说,还是逆变器影响力比较大。
记者根据公司2018年财报不完全统计,2018年阳光电源通过BT和EPC模式开展的光伏项目建设约1437MW,其中BT业务并网电站项目436MW,在建项目50MW,EPC业务并网项目约944MW,在建项目约7MW。相比之下,2019年仅仅竞价项目和平价项目就拿下超2GW,真可谓大手笔。
“弹性”投资逻辑
光伏电站资产业务属于重资产行业,大举进军该领域,最大考验莫过于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或者融资能力。
据了解,受制于融资压力和偏高的资产负债率,一部分电站开发商在国内政策环境发生变动后,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光伏行业快速进入竞价和平价的初级阶段,电站建设的成本压力比较大,这些电站开发商表现并不积极。
7月17日,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即使有些已经拿到2019年电站竞价指标的企业也开始考虑出售了,四处寻觅“兜底”的企业,原因就在于资金压力。
那么,阳光电源是否存在电站建设资金压力?
记者梳理公司2016~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财报发现,阳光电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现一定下滑,负债也有抬升趋势。
2016~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66亿元、8.55亿元、1.81亿元和-7.23亿元。公司在2018年财报内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较多情况给予说明,原因在于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职工薪酬,以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增加所致。
与此同时,2016~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阳光电源负债合计分别达到56.93亿元、92.25亿元、106.98亿元109.47亿元,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记者注意到,阳光电源在发布2018年财报和2019年一季度财报预告的同时,公司开启了向银行融资的一个大动作。3月30日,公司发布2019年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公告称,根据公司日常运营需要,向中国建设银行合肥庐阳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合肥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合肥科技支行等18家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共计不超过人民币86亿元。
对于资金压力问题,一位某光伏企业EPC高管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4元/W计算,2GW电站也就80亿元左右。因此阳光电源在资金压力方面,应该并不存在问题。
在上述高管看来,阳光电源此次大举加注电站业务,不管是从企业自身的电站业务模式还是从政策缓冲时间看,都有很好的“弹性”投资空间。
据介绍,2019年的光伏政策对首批平价和竞价项目并网时间给予了缓冲,并不会给电站投资企业造成较大风险。这也意味着阳光电源可以根据市场、成本和资金需求,考虑部分平价项目推迟并网时间。
“平价项目,可以明年做。竞价项目可以做一部分,即使明年上半年降低一两分的价钱也可以继续干。”上述高管向记者分析,今年如果有压力,可能是买组件的压力,但阳光电源建的电站一般也是要卖的,这样可以快速收回一部分资金,整体上可以周转起来。”
记者联系了与阳光电源合作较为密切的三峡新能源一位负责人,对方称阳光电源一般自己建项目,建完再转让。近几年发展不错,应该有资本。
原标题:加注电站业务 逆变器巨头阳光电源扩张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