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市开发区致力于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去年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收官,开发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昨天,工信部公示的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在这四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中,北京市企业有40家,开发区企业有13家。
昨日,国家工信部官网公示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名单中有18家北京市企业,其中7家为开发区企业。而工信部公示的四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中,北京市企业有40家,开发区企业有13家,占全市总数的1/3。
绿色制造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纷纷登榜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只是开发区厚积薄发高质量打造绿色制造示范区的外在表现。
打造绿色制造的“亦庄路径”
绿色制造是全球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为了突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约束,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向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绿色制造是北京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工业必须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以绿色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开发区建设之初,产业发展路径设计就与“绿”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产业与环境的和谐、产业与产业的和谐、人与产业的和谐都要有承载空间”的生态理念下,开发区项目招商要求近乎苛刻,“高端、高效、高辐射、低能耗、低排放”是方向,高精尖项目是首选。通过制定产业目录,明确项目性质、投资强度、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全面提高入区门槛,坚决杜绝耗能高、污染重、工艺落后的项目入区投资。
可以说是否符合“三高两低”的“硬指标”,是到亦庄投资落户的企业都必须过的“绿色门槛”,通不过就一票否决。同时,亦庄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进行“腾笼换鸟”,适时腾退了一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项目。
“生态工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对于协调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是经济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今后发展的方向。”开发区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2005年开发区又确立了生态园区建设更高目标,开始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把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作为实现科技强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工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到2011年被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6年,开发区面向“绿色生态”再发力,开启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拟利用三年左右时间,让开发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资源投入产出、生态环境等主要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同类园区先进水平,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成为展示本市绿色发展成效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去年底,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收官,开发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专家李星对开发区绿色制造环境进行研究后坦言,开发区绿色高效的发展模式,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着力打造生态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不仅推动环境容量与产业集中布局均衡发展,更通过产业集群效应为区域发展释放更多红利,让区域迈向绿色发展之路。
国际领先 布局绿色制造园区
开发区缘何能成为北京市首个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2017年区内万元GDP能耗为0.1323吨标煤。”开发区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从开发区的这个绿色制造主要指标可见一斑,该指标数值大大优于2017年国家平均水平的0.65吨标煤/万元,且低于美国平均水平的0.281吨标煤/万元,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万元GDP能耗指标数据只是开发区绿色制造园区全豹的一斑。据开发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全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收官,五年产值增速9.9%以上、地均工业产值205亿元、万元GDP水耗2.85立方米等多项绿色制造主要指标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数据的背后,是开发区面向绿色制造“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着力打造生态产业链”的持续推进建设。
在能源结构上注重集约清洁。开发区在2014年建成全市首个无煤区的基础上,2017年又建成全市首个燃气锅炉低排放示范区,大力实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能源微网、风力发电等项目。同时,建立亿元环保专项资金,带动企业投资12.19亿元,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区内光伏总装机容量46兆瓦,年发电量近9000万kWh,可供开发区全区用6天。推动电、蒸汽热水、冷水多联供,实现了能源从高品质到低品质的阶梯利用。目前,区内万元GDP耗能为0.1323吨标煤,是全市的1/2。
在水资源利用上注重循环高效。针对北京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现实,始终坚持“节流、开源、提质、循环”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政策,积极引导工业利用再生水,创建节水示范区,形成了“三级循环体系”(即企业水资源自循环、产业链水资源循环和区域水资源整体循环),将水资源循环利用变成破解日益紧缺的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金钥匙。2018年,开发区内万元GDP水耗连续六年保持在2.85立方米,是全市的1/5;工业用水中再生水使用比例40%,用水效率全市最高,达到国际行列的先进水平。
在产业链形成上注重上下贯通。开发区按照效率优先、结构优化、环境优良的原则,持续优化区内功能区间、产业结构,并将节能、绿色、低碳与产业项目选择相结合,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构建企业间互利共生、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截至目前,区内已形成包括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设计企业在内的集成电路完备产业链,围绕奔驰建设整车制造产业园。以京东方八代线为核心,引入上游配套材料供应商及下游电视整机制造商,构建数字电视产业园,“运进石英砂,运出数字电视整机”的设想变为现实。产业链的贯通,不仅实现了可观的生态效益,也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实现地均工业产值205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倍。
面向未来 培育零排放绿色工厂
区内企业京东方,在大众印象中,是全国平板显示领域龙头老大,平均每10部手机中就有2部手机的屏幕来自京东方,全球每10部平板电脑中,有3块的液晶屏幕就来自京东方。而在液晶屏生产中,为防止屏幕里面进入灰尘、颗粒,需要大量超纯水冲洗半成品、原材料。落地投产之初,京东方8.5代线工厂每天生产用水要3.7万吨,足足可以装满15个标准游泳池,相当于北京市45万人口一天的用水量。
开发区再生水厂基础设施,让京东方看到了节约水耗的方向。当京东方将需求反映到开发区管委会后,多部门相互配合,将生产再生水排放河道改善生态环境的工厂扩产,保障河道排放量的同时,生产高纯度再生水供应到京东方生产线。而京东方内部通过多次的生产设备改造,在产能提升的基础上,用水量由最初设计的每天3.7万吨,缩减到了2万吨,这2万吨水100%是再生水。在京东方的带动下,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众多企业也相继用再生水代替自来水。
“京东方不仅在水资源的使用上绿色环保,在清洁能源利用、产品选材、气体排放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绿色环保。”京东方公关部负责人翟玉洁说,8.5代线厂房采用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屋面铺设了十余万平方米太阳能光板,总装机容量6.5兆瓦,每年可以节约用电600余万度,可供一个家庭使用2800年。2014-2018年间,京东方北京8.5代线通过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和绿色技术改造项目,在产能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实现用电量降低5.86%,用水量降低4.3%,每年减排氮氧化物36吨,综合能耗实现连续五年稳定下降。
当国家工信部公示首批全国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时,“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名字排在“绿色工厂”名单首位,紧随其后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康宁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也都是开发区内企业,每家企业在土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循环化、能源低碳化上都有突出亮点。
本次国家工信部发布第四批“绿色工厂”名单中,SMC(中国)有限公司、富泰京精密电子公司等7家区内企业上榜。在机械加工中,残材、切屑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成了生产中最大的浪费,而SMC为推动原材料国产化,搭建起大型熔铸车间,以前当做废品处理掉的残材、切屑都成了宝贝,收集到一起运送熔铸车间回炉,又成了产品原材料。废品循环化利用,不仅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也实现了材料固废零排放。而富泰京精密电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据富泰京环保负责人张福广介绍,目前公司正计划在建筑屋顶空余面积安装4.53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制造业领域绿色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发区规划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提升绿色制造园区水平,培育出更多“绿色工厂”企业,力争推动全区提前形成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和示范应用中心。
原标题:开发区高质量打造绿色制造示范区
昨日,国家工信部官网公示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名单中有18家北京市企业,其中7家为开发区企业。而工信部公示的四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中,北京市企业有40家,开发区企业有13家,占全市总数的1/3。
绿色制造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纷纷登榜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只是开发区厚积薄发高质量打造绿色制造示范区的外在表现。
打造绿色制造的“亦庄路径”
绿色制造是全球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为了突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约束,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向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绿色制造是北京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工业必须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以绿色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开发区建设之初,产业发展路径设计就与“绿”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产业与环境的和谐、产业与产业的和谐、人与产业的和谐都要有承载空间”的生态理念下,开发区项目招商要求近乎苛刻,“高端、高效、高辐射、低能耗、低排放”是方向,高精尖项目是首选。通过制定产业目录,明确项目性质、投资强度、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全面提高入区门槛,坚决杜绝耗能高、污染重、工艺落后的项目入区投资。
可以说是否符合“三高两低”的“硬指标”,是到亦庄投资落户的企业都必须过的“绿色门槛”,通不过就一票否决。同时,亦庄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进行“腾笼换鸟”,适时腾退了一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项目。
“生态工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对于协调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是经济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今后发展的方向。”开发区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2005年开发区又确立了生态园区建设更高目标,开始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把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作为实现科技强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工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到2011年被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6年,开发区面向“绿色生态”再发力,开启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拟利用三年左右时间,让开发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资源投入产出、生态环境等主要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同类园区先进水平,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成为展示本市绿色发展成效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去年底,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收官,开发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专家李星对开发区绿色制造环境进行研究后坦言,开发区绿色高效的发展模式,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着力打造生态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不仅推动环境容量与产业集中布局均衡发展,更通过产业集群效应为区域发展释放更多红利,让区域迈向绿色发展之路。
国际领先 布局绿色制造园区
开发区缘何能成为北京市首个国家级绿色制造园区?“2017年区内万元GDP能耗为0.1323吨标煤。”开发区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从开发区的这个绿色制造主要指标可见一斑,该指标数值大大优于2017年国家平均水平的0.65吨标煤/万元,且低于美国平均水平的0.281吨标煤/万元,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万元GDP能耗指标数据只是开发区绿色制造园区全豹的一斑。据开发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全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收官,五年产值增速9.9%以上、地均工业产值205亿元、万元GDP水耗2.85立方米等多项绿色制造主要指标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数据的背后,是开发区面向绿色制造“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着力打造生态产业链”的持续推进建设。
在能源结构上注重集约清洁。开发区在2014年建成全市首个无煤区的基础上,2017年又建成全市首个燃气锅炉低排放示范区,大力实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能源微网、风力发电等项目。同时,建立亿元环保专项资金,带动企业投资12.19亿元,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区内光伏总装机容量46兆瓦,年发电量近9000万kWh,可供开发区全区用6天。推动电、蒸汽热水、冷水多联供,实现了能源从高品质到低品质的阶梯利用。目前,区内万元GDP耗能为0.1323吨标煤,是全市的1/2。
在水资源利用上注重循环高效。针对北京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现实,始终坚持“节流、开源、提质、循环”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政策,积极引导工业利用再生水,创建节水示范区,形成了“三级循环体系”(即企业水资源自循环、产业链水资源循环和区域水资源整体循环),将水资源循环利用变成破解日益紧缺的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金钥匙。2018年,开发区内万元GDP水耗连续六年保持在2.85立方米,是全市的1/5;工业用水中再生水使用比例40%,用水效率全市最高,达到国际行列的先进水平。
在产业链形成上注重上下贯通。开发区按照效率优先、结构优化、环境优良的原则,持续优化区内功能区间、产业结构,并将节能、绿色、低碳与产业项目选择相结合,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构建企业间互利共生、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截至目前,区内已形成包括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设计企业在内的集成电路完备产业链,围绕奔驰建设整车制造产业园。以京东方八代线为核心,引入上游配套材料供应商及下游电视整机制造商,构建数字电视产业园,“运进石英砂,运出数字电视整机”的设想变为现实。产业链的贯通,不仅实现了可观的生态效益,也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实现地均工业产值205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倍。
面向未来 培育零排放绿色工厂
区内企业京东方,在大众印象中,是全国平板显示领域龙头老大,平均每10部手机中就有2部手机的屏幕来自京东方,全球每10部平板电脑中,有3块的液晶屏幕就来自京东方。而在液晶屏生产中,为防止屏幕里面进入灰尘、颗粒,需要大量超纯水冲洗半成品、原材料。落地投产之初,京东方8.5代线工厂每天生产用水要3.7万吨,足足可以装满15个标准游泳池,相当于北京市45万人口一天的用水量。
开发区再生水厂基础设施,让京东方看到了节约水耗的方向。当京东方将需求反映到开发区管委会后,多部门相互配合,将生产再生水排放河道改善生态环境的工厂扩产,保障河道排放量的同时,生产高纯度再生水供应到京东方生产线。而京东方内部通过多次的生产设备改造,在产能提升的基础上,用水量由最初设计的每天3.7万吨,缩减到了2万吨,这2万吨水100%是再生水。在京东方的带动下,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众多企业也相继用再生水代替自来水。
“京东方不仅在水资源的使用上绿色环保,在清洁能源利用、产品选材、气体排放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绿色环保。”京东方公关部负责人翟玉洁说,8.5代线厂房采用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屋面铺设了十余万平方米太阳能光板,总装机容量6.5兆瓦,每年可以节约用电600余万度,可供一个家庭使用2800年。2014-2018年间,京东方北京8.5代线通过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和绿色技术改造项目,在产能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实现用电量降低5.86%,用水量降低4.3%,每年减排氮氧化物36吨,综合能耗实现连续五年稳定下降。
当国家工信部公示首批全国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时,“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名字排在“绿色工厂”名单首位,紧随其后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康宁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也都是开发区内企业,每家企业在土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循环化、能源低碳化上都有突出亮点。
本次国家工信部发布第四批“绿色工厂”名单中,SMC(中国)有限公司、富泰京精密电子公司等7家区内企业上榜。在机械加工中,残材、切屑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成了生产中最大的浪费,而SMC为推动原材料国产化,搭建起大型熔铸车间,以前当做废品处理掉的残材、切屑都成了宝贝,收集到一起运送熔铸车间回炉,又成了产品原材料。废品循环化利用,不仅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也实现了材料固废零排放。而富泰京精密电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据富泰京环保负责人张福广介绍,目前公司正计划在建筑屋顶空余面积安装4.53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制造业领域绿色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发区规划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提升绿色制造园区水平,培育出更多“绿色工厂”企业,力争推动全区提前形成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和示范应用中心。
原标题:开发区高质量打造绿色制造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