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电站:小机的新应用?
小机厂家还有更大的野心:取代大机,占领中国的地面电站市场份额。
这并不容易。
它们有前辈已经死在路上。Danfoss,有着丹麦血统的最优秀组串式逆变器厂家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推行分布式的公司。他们保持着组串式单体最大
光伏电站的记录——80MW,技术也被业内认可。但就是这样一个公司,在国内直接过寥寥几个5MW级以下的订单,最后折戟沉沙,中国公司被砍。甚至海外Danfoss品牌也被其他厂商收购,曾经有的记录并没有带来市场的认可和成功。
笔者分析了小机难于推广的原因:
首先,初始成本高,大机每瓦1块钱的时候,小机2-3块钱。2013年大机每瓦4毛钱,小机1.1元,现在大机的成本在3毛左右,个别可以谈到2毛8,小机6毛。以去年光伏电站每瓦成本8.5元计算,成本提升8%,今年这个差距缩小到4%左右。业主方对于初始成本大多极为敏感,同时许多业主方将EPC业务外包,除小机往往进不到业主方的采购短名单之外,承诺价格后,EPC方也不会主动提高系统造价。
其次,小机的应用缺乏市场需求,不论在欧洲还是澳洲,业主都只在屋顶电站应用时选用小机,鲜有大型地面电站案例。在国内,在大型荒漠电站应用环境,以及在强势的电网接入要求下,业主也是几番比较后选定大机,即使是早期的大型屋顶电站金太阳项目中,大机还是市场的首选。大部分小机厂商在做分布式时,想与电企合作时,临时抱佛脚,“烧香都找不到庙门”。而部分小机厂商如山亿新能源、古瑞瓦特也生产大机,对小机推动力也不足。
而Danfoss曾经遇到过的另一个问题也摆在小机厂商面前:用户的惯性思维以及对新事物了解不够,在地面光伏中大机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不少的分布式屋顶项目都采用的大机。天合中国市场南区销售总监曾义说:“我在一个项目现场,看一个屋顶边上有个大烟囱,问项目业主说这个怎么不用小机,客户说屋顶这么大,那点地方不做就是了……。”小机厂商往往因为在行业内发不出自己的声音而直接被客户拒之门外。
同时,地面电站采用组串式逆变器导致谐波过多,会降低电能质量。特别是在大量应用组串逆变器后,电网容易出现谐振状况,造成停电保护等大事故,这也是国家电网最为担心的情况。国外大于10MW的电站几乎清一色选用大机,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华为的出现,让市场再次审视小机。
5月的SNEC,最热的三个话题:资金、分布式、华为。
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作为华为逆变器发展元年,当年出货量达到1GW。华为在逆变器本身的创新主要来源于信号基站设备应用和积累。“都说光伏应用环境恶劣,但我们做的信号基站有时环境恶劣的多,而且也不会像光伏电站这么频繁的维护,所以对设计和品质要求更高。”华为市场总监许映童说,“我们在深圳有个部门专门搜集全球各地项目出现的问题,在设计逆变器的时候,就参照我们过去犯过的错误和各种环境下电子元件的工作和老化情况。”
所以设计逆变器方案之时,华为做了三项重大调整:重新设计了散热方案;不用直流熔丝接地,避免直流拉弧故障引起火灾,取而代之的是华为专利的智能残余电流检测RCD及电路切断技术,也避免了可能引起的电击事故。据《光能》和Solarbe.com联合调查的结果中,国内光伏电站电击事故已经屡有发生,笔者朋友公司的一个同事,在检查一个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时,手无意中触摸到电池板,瞬间被电流弹开,如果不是被其它同事拉住,就要从六楼摔下,酿成惨剧。
第三点改进是华为采用了硅元器件替代了铜制元器件,从而实现逆变器25年寿命的承诺。